流量越來越貴,跨界融合是必然之選

流量越來越貴,跨界融合是必然之選

也許你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書店看書的時候,點上一杯咖啡,在書店消耗一個下午,或者說在咖啡館裡,看到自己心儀的書,順手買兩本回去。

這種情況在很多年之前是非常少見的,那時候我們強調的是專業性,做書店的就要做成一個專業的書店,而咖啡館也要成為有逼格的咖啡館。因為在那個時候,流量都不叫事,大家的關注點都在產品和服務本身上。

隨著線上和線下都遭遇了流量慌,倒逼原有的商業生態發生了變化,每天店裡進來屈指可數的消費者,靠原有單純的營業內容已經很難抵抗房屋租金和人工的上漲,因此店面關張成為常態。另一些店面為了生存開始了自我革命,在自己有限的空間和流量的條件下,開始了自我救贖。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當數7-11便利店,一個面積不大的便利店,除了賣貨之外,引進的各種服務內容達到幾十種之多,從收發快遞,到打字複印,從收各種費用,到銷售各種票據應有盡有,也正是這些服務為店面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流量,其中很大一部分流量也順理成章的轉化成了店面的銷售額。因此,在都遭遇流量慌的大背景下,便利店的生意一枝獨秀,甚至很多企業都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店面擴張計劃。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水果店除了賣水果,也開始了賣水果切,果汁;餐飲店除了提供午餐和晚餐,也開始了做早餐,同時還推出了外賣服務;很多線下實體店的店主都被微商化了,成了帶著各種名頭的微商總代或者聯創。

在大家同樣面對流量慌的現實面前,店面是否能夠繼續經營下去,最關鍵的就要看老闆的適應能力了,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只能改變自己了,適應能力和快速的變化能力,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年代,顯得彌足珍貴。

因此,一家店是否能存活下來,你的跨界和融合能力起著關鍵作用,在流量越來越稀缺的大背景下,凡是能生存下來的實體店,都找到了或多或少的跨界融合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