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文▏焱公子

01工作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

我的学姐莎莎是500强外企的HR总监,在业内常被邀请去上课。

她在一场面向千人的演讲中说了一个亲身事例,让我印象深刻。

刚入职时,某天午休,她不经意听到同事暗地嘲笑,说她的言谈跟外企一点不相衬。

之后,同组一位女孩“好心”来提点她:“在Office也好,在微信群chatting也好,你说话的时候要有点儿腔调呀,Just like me。这样才fashion啊!”

莎莎当时演讲到这里的时候,特别感慨:

“我始终记得,那个女孩张合着鲜红的唇,叫我英文不行就赶快去上补习班。她说,恕我直言,微信聊天还用纯Chinese的人,怎么可能会有Future?

我很感谢她告诉我同事们嘲笑的原因,可是一想起她眼睛里的不屑,我又并不想说谢谢。”

事实上,莎莎是英语专业毕业,等级专八。后来去国外读书、实习过。在公司业务往来上,使用的英文规范而专业。

平时说话与微信交流,她没有用中英文夹杂,一来是刚进公司不清楚也不适应,二来是感觉半中半英挺没劲儿,纯英文交谈又怕别人说自己在炫耀国外经历。

“这份‘好心’的‘恕我直言’,是我遇见的最大傲慢。”

新人工作是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

很遗憾,在职场里,我们总会遇见这类优越感爆棚的“好心人”。

沟通里最可怕的恶意,是将自己的理解凌驾他人,还打出了善意与直言的旗。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02别让进入公司的年资,变成你表达轻慢的仗恃

莎莎学姐的经历,我也曾有过。

在进爱立信之前,我在一家外企实习。带我的是大我八岁的小江哥,一个时髦的人。

我没有英文名。同实习的兄弟告诉我,小江哥不只一次私下笑话:“我带的那个trainee,土,没文化,一看就是小地方来的。”

他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我,“你啊,要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他说,他比我早入外企这么多年,什么门门道道,最清楚。

实习结束,我没和公司签约,去了爱立信,也一直没取英文名。主要原因是懒,其次公司也没硬性要求。

当然,可能还因为,我一想起小江哥傲慢的脸,就产生逆反心理。

他说人要与时俱进,我承认正确,但英文名这种事,他愿意取是他的自由。我不愿意,是我的自由。

总有像他这类人,喜欢以自己的经验为准,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审美不行,LOGO要放左边。你这个PPT真丑,哎,为你好我才提醒你。”

“我说句不好听的,你别介意。你这份年终总结,感觉像没学过公文写作一样!”

“这件事不是我说你,你太蠢了。做销售不能太实诚,不会骗的销售能是好销售?”

卡夫卡说:“所有的意见,我都可以接受,但希望意见不是为难我;所有的指责,我都可以接受,但希望指责不要是恶意。”

每个职场新人都是渴望并感谢提点的,但我们需要的是真心帮助,不是表面好心实则伪善的嘲讽。

过来人的经验是很宝贵,可是别让进入公司的年资,成为你向我耀武扬威表达轻慢的仗恃。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03对人提意见的初心,不应是迷信资历而滋生的傲慢

前段时间,《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与《江湖儿女》贾樟柯导演的微博论战,上了热搜。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且不论电影质量如何,单就胡总编在微博上,对着1500多万的粉丝群体,说出引导性主观论断来看:他的话抛开了事实根据,只一味基于自身情绪,词句间全都是不经意就展现的自负。

深究原因,不过是四个字:我是权威。

贾樟柯方迅速做出了回应: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不难看出,相比之下,贾樟柯的话更为理性,有的放矢,句句切中要害。

胡总编是败在水平么?他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采访过国家领导人,水平绝不会低。

正如几个月前发文怒怼小崔,却漏洞百出的冯导,一个产出过众多好戏的导演,你说他没水平?

绝不是。

他们只是太笃信自己的权威,然后直接选择忽略了事实。

但说话不专业、无理据,对方怎会买账?

在职场,评点别人时展现的态度与语气,体现的不仅是情商,也是职业素养。

对人提意见的初心,是求同存异,去伪存真;不是迷信资历,戴着傲慢光环,去睥睨众生。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04提意见必备的三个姿势

知乎上有道问题:“有哪些读书学不来,却很重要的素质?”

一个获得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平和悦纳一切的能力。当你的见识与广阔的世界相接,就会发自内心接受世界之大之多元。”

善于建言者,往往都具备着平和悦纳的能力。

平静温和,是语气语调,也是态度措辞,是不左右别人,也不被别人左右。

这个社会,有太多人喜欢用“我说话直”来做盾牌,躲在后面肆意投掷刀枪箭矢,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两败俱伤。

那么身在职场,应当如何提意见才算专业妥帖?

一、 面向对象:评估彼此,知己知彼

《三国演义》里,关羽听说马超来降,就想跟他比试高低。诸葛亮立刻休书一封道:“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马超是挺牛,但也就跟张飞一个档次,跟咱们美髯公差得还挺远呢。

关羽收到信哈哈大笑,放弃入川念头。

诸葛亮建言,原因是关羽若擅离战略要地荆州,曹魏会趁虚而入。

但他为何不直说?因为他深知关羽 “傲上不傲下”的性子,知道这样说最有效,这叫“

知彼”。

而在蜀汉军中,关羽除了大哥和三弟,也就服诸葛亮,因此诸葛亮笃定自己说的话他能听,这叫“知己”。

现实中,未经评估就直言的例子很多,例如去年的“上任正非万言书”。

一个刚加入华为的北大毕业生,给任正非上了一份万言书,大谈华为的发展战略。

任老板直接批示:“此人如果有神经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做企业不是纸上谈兵,连工都没怎么好好打过,就好高骛远,来给一个身经百战的企业家谈战略,这当真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

在职场中,当咱们打算对别人发表意见时,不妨先考量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对方是同事、下级还是上级,咱们对整个事态究竟掌握多少。

只有做到了充分的“知己知彼”,你提出的意见才会更有的放矢,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二、面向事件:聚焦细节,指明方向

“这写的都是什么?你有没有脑子?”

“一件小事都做成这样,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这都不懂?难怪图做得那么丑。”

看,当你提意见时,把注意力只放在人身上,语句就极容易变成人身攻击。

提意见应该聚焦于事件本身,越具体越好,若能在此基础上指明方向,那更是再好不过。

比如,对PPT做得不好提意见,你可以说:

“你这版PPT没有提供数据和统计结果对比,根本看不出重点啊。”

你也可以说:

“总体还是不错,如果是我做,会加入一些数据和统计对比。我记得咱们上周的销售报表里就有类似的,你可以找小李拿来参考一下。”

毫无疑问,前者虽也是就事论事,但并没有给出任何建设性意见,最终很可能会被对方认定是指责;而后者则清楚给出了解决方案,措辞上也柔和许多,被欣然接受的可能性自然大得多。

三、面向行为:以正反馈,代替负反馈

从人性角度,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就算他内心知道自己错了,却很大可能因为指责方的不当措辞而反抗到底。

同样的意思,若换成积极正面的角度,效果或许完全不同。

“前两天明明还好,现在又一直闷着不沟通,我怎么可能知道你的工作进展?”这是负反馈。

“你前两天的积极程度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若能一直这样,我觉得下次优秀员工肯定有你啊!”

感受到区别么?相比负反馈的埋怨情绪,正反馈更能让对方欣然接受,做出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


“微信聊天你还用纯中文?你不会有前途了”


05有话直说,不如有话职说

我很喜欢刘慈欣小说的《三体》里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障碍,傲慢才是。”

职场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优越感、年资、权威、学历等滋生的傲慢,都像障目的叶子,严重阻碍了自我成长和心智成熟。它让人沾沾自喜,有话就直冲出口。

提着意见点评的灯,仿佛全知全能,仅凭着蛛丝马迹半星灯光,就自认能完整窥知一个人和一件事情的全貌。

可是啊,这世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别让你的嘴暴露了你的修为,别让你的傲慢出卖了你的见识。

尊重个体的多元,接受和而不同,本着一腔善心,有艺术有理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方式。

身在职场,有话直说;不如,有话职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