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構築祖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奮力構築祖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把生態立區戰略作為“三大戰略”之一,提出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築牢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確定到2022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6%、城市綠地率達到38.5%的奮鬥目標。

林業部門作為生態文明和美麗寧夏建設的主力軍,必須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以更加自覺的使命擔當、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有力的務實舉措,營造優美環境,創造綠色財富,增加綠色福祉,奮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的寧夏新篇章。

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奮力營造綠水青山優美生態環境

立足我區生態環境脆弱的實際,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實施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大力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力爭到2022年,完成營造林500萬畝,森林面積達到124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6%,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一是工程植綠。以項目為依託,以工程為抓手,以“四大工程”為重點推進造林綠化。二是區域增綠。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一批綠色生態村莊。全力推進銀川都市圈生態建設,滿足不同群體綠色生態需求。加大城鄉通道多彩化建設,鞏固主幹道路大整治大綠化成果,著力打造以綠為主、多彩協調的森林生態景觀帶。三是防沙護綠。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生物措施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實施封山禁牧、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生態保護工程,穩步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系統修復,構建穩定的沙區生態系統。

奮力構築祖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強化森林資源管護,著力提升綠色優質生態福祉

現有的森林資源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必須要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一是著力構築“三山”森林生態安全屏障。強化自然生態資源保護,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紮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治,特別是要持續推進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認真開展檢查,列出清單臺賬,持續跟蹤整改。二是嚴格森林資源保護。強化林地保護和林權管理,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和林業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破壞森林資源行為。三是加強溼地保護。圍繞貫徹落實河長制,加強黃河、清水河等流域溼地、湖泊生態保護,建立溼地動態監測和公園管理體系。實施退耕還溼工程,嚴格溼地徵佔用審批,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溼地生態系統的違法行為。

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助推脫貧增收

全面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優化豐富林產品供給結構,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一是實施枸杞產業提升工程。加快枸杞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全力打造“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公共區域商標品牌,加大枸杞品牌創建和保護力度。二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積極推進林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特色林產品市場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支持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主動服務精準脫貧。通過實施重大生態工程,組織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綠化家園,增加收入,實現國土綠化與精準脫貧“雙贏”。積極爭取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將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為生態護林員、生態保護人員,助推林區群眾脫貧致富。鼓勵扶持發展庭院經濟林、森林旅遊等綠色產業,提高貧困人口自主創業能力,拓寬林業特色產業扶貧路徑。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推動林業現代化建設

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向改革要效益,靠創新激活力。一是深化林業改革。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服務改革發展的效率。二是突出創新驅動。提升科技對林業改革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突出生態保護修復、荒漠化治理、特色林產業發展等領域,重點推進林業關鍵技術攻關和再創新,補齊林業科技短板。積極扶持搭建創新平臺,構建形成平臺促創新、平臺帶人才、平臺促轉化的良好格局。三是創新政策機制。推進專項財政投入的制度化和長效化,積極利用政府性資金、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貸款,拓寬林業改革發展的投融資渠道。推進國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通過多元化方式,提高信貸資金對林業產業支持的廣度和深度,努力打造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寧夏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