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了 生活更好

鄉村美了 生活更好

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何灘村,一大早,出門幹活的村民騎著摩托車穿過整潔的街道。

“如果幾年前來我們這裡,要捂著鼻子、捲起褲腳走過這裡。”村支書馮永新說。“髒亂差”吸引不了外面的人,也留不住村裡的人。

這兩年,沙坡頭區建立了“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市(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系統,實現了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全覆蓋。環境變好了,宜居宜業的鄉村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距離沙坡頭景區僅幾公里的何灘村,發展起了農家樂,鄉村旅遊日漸紅火。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生態宜居”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之一,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闡釋未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方向和內涵。

鄉村美了 生活更好

建設美麗鄉村,良好生態環境是前提。

去年,我區部署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以“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為載體,重點開展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和改廁、改廚,同步實施農房改造、院落整理、巷道整治、溝渠治理等,共建設垃圾中轉站(點)178個、填埋場113座,購建垃圾箱(池)28.4萬個、垃圾收集轉運車15045輛、大中小型清掃車1000多輛,整體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鄉村振興戰略昇華了鄉村建設的內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化。

打造生態宜居的新農村,根本在於貫徹綠色新發展理念,以農業綠色發展新成效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在銀川市興慶區,過去大部分農戶選擇深埋或者丟棄溝渠旁等方式處理病死畜禽,不僅汙染土壤環境,還存在動物疫病擴散的隱患。今年,興慶區引進實施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利用生物發酵、高溫滅菌、烘乾等技術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並加工製作成有機肥。

打好畜禽糞汙治理、秸稈農膜回收處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的重要載體。

目前,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全區開展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機垃圾堆肥或生態循環處理、惰性垃圾墊路或填埋、有害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等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試點,已經建立了與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汙等處理相結合的垃圾堆肥場182個。

綠水青山的“顏值”換來金山銀山的價值。

“農村環境改善了,藉助發展休閒農業文化旅遊產業的新機遇,許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隆德縣陳靳鄉新和村黨支部書記趙小龍說。新和村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在村容村貌改善的同時,推進以高臺馬社火為主元素的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走出了農民致富的新路子。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我區結合產村互動,推行環境整治“旅遊+”發展模式,實施“景村一體化”整治,嚴格保護農村自然風貌,鼓勵建設特色農宅、鋪裝院落道路,開展田園建築示範、田園綜合體建設、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培育了西吉縣龍王壩村等旅遊業態村莊47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益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