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了 生活更好

乡村美了 生活更好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一大早,出门干活的村民骑着摩托车穿过整洁的街道。

“如果几年前来我们这里,要捂着鼻子、卷起裤脚走过这里。”村支书冯永新说。“脏乱差”吸引不了外面的人,也留不住村里的人。

这两年,沙坡头区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覆盖。环境变好了,宜居宜业的乡村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距离沙坡头景区仅几公里的何滩村,发展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日渐红火。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阐释未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和内涵。

乡村美了 生活更好

建设美丽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前提。

去年,我区部署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载体,重点开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改厕、改厨,同步实施农房改造、院落整理、巷道整治、沟渠治理等,共建设垃圾中转站(点)178个、填埋场113座,购建垃圾箱(池)28.4万个、垃圾收集转运车15045辆、大中小型清扫车1000多辆,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升华了乡村建设的内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化。

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根本在于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以农业绿色发展新成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在银川市兴庆区,过去大部分农户选择深埋或者丢弃沟渠旁等方式处理病死畜禽,不仅污染土壤环境,还存在动物疫病扩散的隐患。今年,兴庆区引进实施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利用生物发酵、高温灭菌、烘干等技术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工制作成有机肥。

打好畜禽粪污治理、秸秆农膜回收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载体。

目前,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全区开展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机垃圾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惰性垃圾垫路或填埋、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试点,已经建立了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处理相结合的垃圾堆肥场182个。

绿水青山的“颜值”换来金山银山的价值。

“农村环境改善了,借助发展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机遇,许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说。新和村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在村容村貌改善的同时,推进以高台马社火为主元素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走出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我区结合产村互动,推行环境整治“旅游+”发展模式,实施“景村一体化”整治,严格保护农村自然风貌,鼓励建设特色农宅、铺装院落道路,开展田园建筑示范、田园综合体建设、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培育了西吉县龙王坝村等旅游业态村庄47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益不断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