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永恒——活着

初见书名——惊艳。活着,两个平凡的字,却于平凡中凸显伟大。余华,作者这样好听的名字也会让人有所思忖。余华——余留的年华,。余华和活着放在一起,似乎有一种很强的关联,能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深深思考,也引起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追溯永恒——活着

《活着》这本书太过沉重,它几乎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得死寂的生命深深地映在我的心上。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一死去,最后只剩下福贵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最令我无法接受的是有庆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献血,他竟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

不过《活着》在讲述苦难之外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与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追溯永恒——活着

一个老人,一头牛,在一片土地上朴素地生活着。这样的画面简单,但极具冲击力。“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老人,用这样平和的语气谈论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内心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风中摇曳,我看到宁静在遥远处波动。”这是小说中的一处描述。我想这该是经历大苦大难后的一种平淡,一种坦然,抑或是一种潇洒。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主角福贵,一生坎坷多折,经历了家境的破落,经历了国共的战斗,经历了文革的动乱,经历了所有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苦痛,可是命运偏偏让福贵活了下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恩赐还是一种折磨。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的确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追溯永恒——活着

苦难造就伟岸。一个人在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后,却能平静地讲述,这样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反观当今社会,许多人遇到一点点生活上的挫折,就喊“活不下去了”,动不动就轻生,更何况是这样的大悲大痛。社会是一个广角,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投射出当下人们病态的生活心理。也许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年代,那个年代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精神生活是高尚的。对于过关了“锦衣玉食”生活的我们,无法想象那时候生活的苦难,也不愿再回到过去。但这是否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呢?我们所面临的苦难困境,大都都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的。我们理应坚强,做一只勇毅的蜗牛,而不是胆怯的绵羊,一步一个脚印,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

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一贯穿于整部小说的问题,一百个人将有一百种答案。人类世世代代延续,活着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或许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用上一生的时间去细细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