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光赚钱还不行!把钱变成资产才更有价值

年轻人,光赚钱还不行!把钱变成资产才更有价值

与身边大多数的同龄人相比,我可能算是比较节俭的了(其实也不能算节俭,只是消费的方式不一样,比如我在吃饭、日常消费方面花得比较少,但其他方面,比如读书、个人投入方面花得比较多)。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比较奇怪,比如说,大多数人总是不自觉的把消费水平与收入状况划上等号,但我实在看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另外,生活上花钱比别人少就是抠吗?该花的钱不花才是抠,跟多少没关系吧。

我来自一个很闭塞的农村,在大城市读完大学,然后留在城市谋生,因此我有幸能见证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有不少同学、同事,很崇尚月光的路线,他们说要趁着年轻,享受一下轻松、自由的生活,虽然我并不反对月光的生活方式,但我不觉得这是在享受生活,更有可能是在透支生命;父辈那一代人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结余下来的一些钱总是要存到银行,他说要防备着突然的事情,还要存些钱养老。

我觉得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挺极端的。我对于钱的态度,绝对不是顶礼膜拜的那种狂热追求,当然也不是视之如粪土的漠然;我追求财富,但并不一心只为赚钱;我更渴望驾驭ta,做ta的主人,而不是被ta 役使,做ta的奴仆。那要如何才能做到,或者更接近这种理念的实质呢,我的想法是藏富于民。

什么是藏富于民,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是,政府把更多的收入分配各老百姓,以提高基本的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受教育机会,以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提供健身、娱乐设施和医疗服务,让国民有更健康的身心;提供多种多样的交流、旅行环境,以拓展国民的视野等。总之,核心的出发点是要把国民的财富当做是整个国家财富的一部分,在国民财富与政府国库的账目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貌似中国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更认同国库里的东西,看一看《过秦论》上的论述就很清楚了)。

对于个人,藏富于民就是要想办法将资金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资产。平时花钱、花时间多读书、上补习班,学习新的技能,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少吃点垃圾食品,合理饮食和作息,花时间锻炼身体,经常做一下身体检查,以让自己更健康;时常与朋友、同学沟通联系,以交流信息并积累人际关系;要舍得花时间、花心思与家人、亲戚搞好关系,因为他们才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真正可能依靠的人。

钱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未来求偿权(在一个信用良好的社会大致是这样的),因而我不会一下子把他们都花光,因为我需要生存,需要有合理的储备,以便能应付不时之需;钱也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Tool,因而我不会为了一时的生存的稳定或者为了获得一种稳定的感觉而把这种Tool转让给银行等这样的机构,任何经验和能力的获得都需要支付代价,钱便是其中之一,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投入适当的钱财是很有意义且是应当受到鼓励的。

总之,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钱财,而不是单纯的从拥有的现金或存款的角度来看。很显然的一点,钱再有用,也终是物,物永远需要人的驾驭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如果没有驾驭钱财的能力,它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