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主裁也穿競品鞋,籃協臉疼嗎?無頭腦無底線釀成三輸結局

易建聯的換鞋事件,曾在中國籃球圈炸開了鍋。各路媒體、吃瓜群眾紛紛將“契約精神”的大字報砸向了阿聯。一貫公眾形象良好的中國籃壇一哥,幾乎快要被口水淹沒。上綱上線者,更是扣上了“叛國者”的罪名,著實唬人。這樣一場鬧劇,其實是易建聯、李寧和籃協三輸的結局,阿聯說:“我被不合理的新規傷得太深”,李寧說:“我被易建聯傷得太深”,至於籃協,此刻的心理語言是什麼呢?筆者揣度一句:你們愛誰誰傷的深,錢已到了我兜裡才是唯一的真。

CBA主裁也穿競品鞋,籃協臉疼嗎?無頭腦無底線釀成三輸結局

有媒體扒出了阿聯接受採訪中所說的“2010年世錦賽時因為鞋不合腳導致出現跟腱炎”的罪魁禍首,也就是當時阿聯所穿的球鞋。事實上,那恰恰是一雙自己贊助商耐克的球鞋。頓時,吃瓜群眾們又如同炸了毛一般,“打臉不?諷刺不?”“耐克也不過如此嘛,還被捧得跟爹似的!”

筆者納了悶,我們的同胞怎麼個個都那麼玻璃心呢?一出點什麼狀況就往民族情結上扣,李寧這個時候還沒說什麼,國人們一個個都像被啪啪打了臉一樣群情激奮,這是何必呢?其實冷靜下來動腦子想想,易建聯明知道說出這番話可能會被刁鑽的媒體去扒但還是說了,就可以判斷昨晚的換鞋所為並不是針對李寧,也並不是刻意在維護自己的贊助商耐克。他的這一舉動,更像是對籃協不合理新規的不滿和抗議。

CBA主裁也穿競品鞋,籃協臉疼嗎?無頭腦無底線釀成三輸結局

2012年,CBA聯盟與李寧簽下了5年20億的天價合同,幾乎將能賣的權益全部賣給了李寧,最主要的就是球員們從頭到腳的裝備。前面的四年合同履行,李寧對於自己權益的捍衛其實並沒有那麼嚴格,依然有不少擁有自己贊助商的國字號球員,穿著被貼了標的贊助商品牌(全部是李寧競品)征戰在這個賽場,李寧公司也基本是得過且過了。但是到了最後這一年,李寧不幹了,給CBA聯盟下了最硬氣的規定:所有球員必須統一穿李寧球鞋,不得有任何個案。這事兒李寧辦得一點兒沒有錯,花了20億的巨大代價,誰不想將自己的權益最大化的維護?

CBA主裁也穿競品鞋,籃協臉疼嗎?無頭腦無底線釀成三輸結局

那易建聯呢?有錯,錯在不該赤裸裸的在球場上脫掉鞋子,光著腳走到替補席。這麼做讓所有人都很尷尬,更讓輿論陷入爆炸。有異議,場下去爭辯去申訴,而在場上直接脫掉鞋子,這種讓李寧顏面掃地的做法,放在任何球員身上都是不合理不成熟的。不過,筆者依舊認為,易建聯雖然該被批評(事實上他本人也做了道歉),但還不至於到被眾人討伐的程度,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其實是還是中國籃協。

不出所料,這場鬧劇爆發後籃協的所為依舊是在和稀泥。這些年來,他們難道不是一直如此嗎?不僅和稀泥,還把責任全部往外推:球員穿什麼鞋不是我們能決定的。這話就奇了怪了,不是你們能決定的,但當初是你們把球員的腳都賣給了李寧難道不是麼?從頭到腳的權益統統打包賣給李寧,拿到了天價的贊助,這事兒合理嗎?!讓人家NBA聯盟來看看,簡直就是笑話。

CBA主裁也穿競品鞋,籃協臉疼嗎?無頭腦無底線釀成三輸結局

沒錯,NBA聯盟也在賣權益,但是權益中絕對不會包含球員球鞋這一條。一來,這是出於保護部分球員的考慮(畢竟不是某一種品牌的鞋子都能適合每一位球員);二來,這正是老美精明的營銷之道。決不出售球鞋品牌的權益,從表面上看,NBA聯盟賺的錢少了(畢竟球鞋的贊助,相比球衣的贊助更是大頭),但實質上卻是賺的更多了:打個比方,耐克是聯盟的裝備贊助商,但是阿迪、安德瑪,甚至是李寧、安踏、匹克的球鞋同樣存在於這個聯盟,用各自的營銷方式共同推廣這個聯盟,所以每一年的全明星賽,都會成為各個品牌的營銷大會,讓NBA聯盟賺得滿滿。這就好比,最入門級的投資者都懂得一個道理: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而傻蛋如我們的籃協,只知道將權益打包銷售。

CBA主裁也穿競品鞋,籃協臉疼嗎?無頭腦無底線釀成三輸結局

五年前,籃協將裝備贊助的所有權益打包給李寧,導致這5年來安踏、匹克等等其他各大品牌有錢也沒處花,只能紛紛去簽下NBA球星們,去為別人的聯賽做營銷做推廣,為別人做嫁衣。

一句話,中國籃協毫無戰略眼光和經營頭腦,為了錢為了利益,什麼都可以賣,而根本不會管賣的值不值。

CBA主裁也穿競品鞋,籃協臉疼嗎?無頭腦無底線釀成三輸結局

對了,曾還曝出了這樣一則新聞:八一對天津的比賽中,一位當值裁判穿著的竟然是喬丹球鞋,而這同樣為李寧的競品,並且沒有做遮擋處理。只不過由於鞋是黑色的,標是黑色的,所以才不那麼惹眼。但還是被眼尖的攝影老師們發現了。

套用網友的話,“打臉不?諷刺不?”

易建聯被禁賽一場。如果有人能給籃協定罪禁賽,它們該被罰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