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神車賣得好,但目前它連這些車銷量的1

快過年了,各種盤點、各種成績單也紛紛出爐,前段時間,2017年中國汽車產銷榜單出爐,中國以2,376.44萬輛的全年累計銷量連續九年稱霸世界第一。雖然和以往幾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緩了不少,但憑藉龐大的用戶基數和仍將日漸提高的汽車出口量,再加之中國車企正把重心越來越偏向於與國際水平差距沒那麼大的電動車領域,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中國的扛把子地位還是無人能撼動。

放眼國內,賣得最熱火朝天的幾款車:朗逸、H6、五菱宏光,一臺是基於第四代高爾夫的20年老平臺打造,一臺是除了大和便宜之外基本沒有其他優點的山大王,還有一臺則是集各種傳說於一身的神車。以產品水平來說它們並不見得是同級別第一,這三臺車之所以能在銷量榜上耍流氓這麼多年,往往是因為它們能命中時代的要害。

同理,即便你放眼人類歷史上賣得最好的車,其成功原因和前面三位老流氓毫無二致,只不過其命中的是更大的時代。當然了,這些上古流氓堆裡,目前來說是肯定容不下中國車的。

第八名

福特T型車

累計銷量:16,500,000輛

國內神車賣得好,但目前它連這些車銷量的1/10都不到

本來應該直接從第四名開始介紹,但由於這臺車的歷史地位有如千噸重,所以不得不為這位第八名破例。在汽車發明初期,能買得起車的皆達官貴人。直到1908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人民之車”——福特T型車,汽車才真正開始走入人們的生活。

亨利·福特把流水線引入到汽車生產,讓他的工廠一夜間變成高產母豬,極大程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還分攤了勞動成本,對汽車工業發展影響深遠,如今的汽車生產依然沿用了福特當年的流水線造車法。再加上T型車在選材上也是能省則省,使得T型車的價格相當感人,美國由此成為第一個街上停滿汽車的國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福特比蘋果早一百年實現了“人手一臺”。

福特T型車19年的生命週期裡一共賣出1650萬臺,平均每年超過86萬臺,即便是汽車工業極其發達的今天,在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的中國,也沒有一臺車能達到這樣的成績(2017年中國銷量最高車型五菱宏光也只賣了53萬臺。)

第四名

大眾甲殼蟲

累計銷量:23,500,000輛

國內神車賣得好,但目前它連這些車銷量的1/10都不到

如果說福特T型車是美國的“人民之車”,那甲殼蟲就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的“人民之車”。1936年,時任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提出一個設想,要生產一種廉價的“大眾汽車”,讓每個德國人,至少每個德國職工都能擁有自己的汽車。於是他找了後來的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德·波爾舍作為總顧問,並在次年成立了大眾汽車公司。

1938年,大眾汽車公司推出了甲殼蟲,時尚且實用的特點讓它一下子風靡歐洲大陸,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國也難逃它的的魅力,甲殼蟲和抬著巨型收音機的披頭士曾經是美國的一大文化現象。

從1960-1973年,幾乎每年的全球銷量冠軍都是甲殼蟲。但即便有如此輝煌的歷史,如今的甲殼蟲已經淪為一臺比勞斯萊斯還罕見的女人車。有人說甲殼蟲缺乏與時俱進所以才落得如此田地,但我以為甲殼蟲就像大眾的精神圖騰,不變或許是為了某種堅持,何況現在大眾的其他車賣得這麼好,甲殼蟲就更加不需要理會他人的感受了,一臺能堅持“做自己”,這樣的畫面豈不美哉。

第三名

大眾高爾夫

累計銷量:34,560,000輛

國內神車賣得好,但目前它連這些車銷量的1/10都不到

1973年,歐洲因為石油危機而受重創,汽車工業面臨嚴峻考驗。同時伴隨著甲殼蟲逐漸日落西山,大眾急需打造一臺新的國民車續命。所以在1974年的在日內瓦車上,大眾帶來了高爾夫。

儘管掀背車的概念最早是法國人提出來的,第一次賦予掀背車靈魂的卻是德國人。高爾夫摒棄了此前大眾傳統的後置風冷發動機佈局,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水冷四缸發動機,緊湊的承載式車身和輕量化底盤,更請來了大名鼎鼎的喬治亞羅為初代高爾夫奠定了“摺紙理念”外觀。

除此之外,高爾夫還順勢推出了性能版——高爾夫GTI,一臺70年代的1.6L發動機可以輸出110馬力,即便放在今天也不顯落後,膾炙人口的“小鋼炮”便是從高爾夫GTI開始。

到了1979年它就已經成了當年的全球銷量冠軍。

除了高爾夫R,高爾夫旅行版,高爾夫三門版等衍生車型,從第四代高爾夫開始,大力推行平臺化的大眾更是把高爾夫的底子玩得爐火純青,在其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推出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搶手貨。以至於坊間一直流傳這麼一個段子 :大眾只有一款車,叫高爾夫,縮短一點就是POLO,加個屁股就是速騰,拉長就是帕薩特,再改個名字就是邁騰。

值得一提的是,高爾夫剛推出時,在美國的官方名字叫“兔子”(Rabbit),在墨西哥居然叫“食人魚”(Caribe),這令人有點匪夷所思。

第二名

福特F系列皮卡

累積銷量:39,360,000輛

國內神車賣得好,但目前它連這些車銷量的1/10都不到

二戰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資源實則很大程度上被美國控制著,既然石油用不完,胡吃海喝的美國皮卡和肌肉車自然應運而生了。雖然後來經歷過好幾次石油危機,但絲毫沒有潑滅美國人對這些大塊頭的熱情。

在美國,每35秒就能賣出一臺F系列皮卡,如果將1948年至今的所有F系列皮卡肩並肩連起來,注意不是頭尾相連,長度能把地球赤道繞起來,兩次!

美國地廣人稀,所以東西得大才能顯得自己活得有意義。無論是出遊還是戶外工作,皮卡的大貨兜都能一次過滿足美國人民的所有願望。誠然車子尺寸確實巨大無比,可對於習慣了住別墅的美國人來說,停車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最新一代的F-150猛禽由於哥本哈根協議不得不瘦身,把原來的6.2L V8自吸發動機變成了一臺3.5L V6 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搭載10AT變速箱。而這套動力系統,也被福特旗下的另一款車所用,福特GT。事實上最新F150猛禽是和福特GT同步開發的,60%的零件能相互通用。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一臺福特GT,那你買一臺猛禽作為備用零件,應該會比去4S店換零件便宜不少的,前提是你得有800萬。

最近還聽說F-150要出混動版,不過我細查之後才發現原來回收的動能是用來給你冰啤酒的,和省油沒半毛錢關係,讓人哭笑不得。看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美國人有時候比我們悟得更透徹。

第一名

豐田卡羅拉

累計銷量:44,000,000輛

國內神車賣得好,但目前它連這些車銷量的1/10都不到

一臺卡羅拉,就是日本汽車崛起史的縮影。

豐田最初並不造車,而是靠做紡織機發家的。好在創始人的兒子是個petrol head,等老爺子兩腳一伸就創辦了豐田汽車廠。一開頭啥都不會只能靠山寨美國車過日子,不只是豐田,整個日本汽車工業初期都是靠山寨起家。

本來日本車在國際上一直是扮演二三線的角色,直到70年代石油危機和空氣汙染齊爆發,日本車才迎來了扶搖直上的好機會。特別是在美國,由於馬斯基法案的頒佈,大胃口的美國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擅長小排量的日本車大舉進軍美國市場,卡羅拉便是其中之一。美國人對這種經濟實用又可靠的小車讚譽有加,從此美國成了日本車的最大海外根據地。

除了美國,中國也功不可沒。改革開放富了中國第一批人,90年代的廣東流入了大量日本走私車,卡羅拉跟著大哥皇冠開始在華南地區打下了堅實的口碑。由於當年皇冠畢竟還是一臺廳級幹部的配車,即便走私也只有富商才能買得起,卡羅拉便成了大多數購車者的不二之選。隨著豐田在中國建廠,國人的汽車的購買力飛速上升,卡羅拉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

雖然卡羅拉在世界各地並沒有拿過多少個銷量冠軍頭銜,但全球有140多個國家都在賣卡羅拉,至今發展了11代的生命週期和廣闊的銷售範圍,使得這臺小皇冠有大地位(卡羅拉在日語中就是小皇冠的意思)。

啊,差點忘了說,你們日夜拜的真·神車AE86,也是卡羅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