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讀《老子》看懂這句是關鍵

《老子》又名《道德經》,我在上一篇講到了最合適的解讀《道德經》的方法是要符合老子當初寫《道德經》時的真實意圖,而不是站在讀者自己的立場上,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那就會是儒、墨、道、法各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沒個完,也沒個頭緒。要符合老子的真實想法,當然最好是讓老子自己來說了,可老子已經死了兩千多年了。真的老子站在你面前,你逃都來不及,還讓他說,他一開口,你還不嚇死。那怎麼來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讀《老子》看懂這句是關鍵

你要想象自己就是老子,對,我就是老子,那老子是誰?是啊,老子是誰呢?

首先,老子是個人,而且是個正常人,你想想正常人講話,不會老給你猜謎語吧,不會老教你找出句子的隱藏含義,歸納下段落大意,提煉下文章中心思想之類的,那是編教科書的人乾的事。我沒說編教科書的不正常,我絕不是那個意思哦。老子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書面文字該有的意思,不要過分解讀,無限衍生,也不要給他重新定義。當然上篇文章說到了語言文字的模糊性,還有演變性,同一個字,老子那會跟現在,而且不止現在,跟清代、宋代、唐代……的含義都不一樣。那怎麼辦?追本溯源,古代那些留下來的寶貴字典、如【說文解字】、【爾雅】、包括各種典籍的註疏等等。當然,文字在不斷演變,比如許慎的【說文解字】就與老子時代差了500多年了,怎麼一定符合老子的意思呢?是的,這是合理的懷疑,但問下,許慎與現在對比,你覺得哪個解釋更符合老子的意思。當然是許慎了,越接近越符合嘛,我們已經做不到100%的符合了,這已經是無法辦到的事了,我們追求的只能是儘可能的接近老子的原意。如果我們把完全符合設定為1的話,我們要做的是0.9、0.91、0.92……0.9999……,但絕對到不了1。什麼?你是天平座,你對這個無法接受,那……,好像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其次,老子的身份是什麼?他是周朝守藏史,也就是皇家圖書館館長,他是為皇室打工的,他的立場是維護皇室的統治,他講的是怎麼統治國家,統治人民。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他絕不會攛掇你造反,你別跟我說你讀出了什麼革命性思想。而且也沒有什麼吸風飲露、修道昇天、長生不老的方法。

最後,還是回到第一點,老子是人,絕對不是神,你可以尊敬他,但千萬不要跪舔。盲目崇拜,會嚴重影響你的判斷力。好,現在我們就以上面這三點原則來解讀《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讀《老子》看懂這句是關鍵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什麼是"道"?"道"就是道路,"一達謂之道",這是巜說文》中的解釋,道路是從一點到另一點的軌跡,途徑。前面說過,老子是守藏史,這個職位在古代並不是單一的管理圖書,還負責觀測天象,這點在《史記》《太史公自傳》中有明確說明,觀測天象,那看到最多的就是曰月星辰的運行軌跡,也就是大自然的運行規律或法則。因為後面老子還說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道”包括了人道、地道、天道,是世間運行的普適規律。我們再來看一下"名",何謂"名",《說文》中"名"的解釋為"自命也。""名"的上部是"夕",為晚上的意思,晚上黑燈瞎火,你看到一個影子從窗邊閃過,你大喊一聲"誰?""我,隔壁老王。"老王不會單說一個"我"字,"我"是誰?一定要報下名字,以免產生誤會。這就是"自命也。"既然是"自命",說明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名和事物沒有本質上的聯繫,他只是在有限空間,有限時間,有限條件下的對應關係。鄰居叫你老王,回家你媽喊你二狗,"名"變了,你還是你,不會變。

弄清了"道"和"名",我們就可以講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了。整句話中,歷史上各註解版本最失真的就是對第二個"道"的解釋。河上公、荀子、朱熹、王弼等多釋為"說道、言說"之意,但我看了下與老子稍早或稍後的書籍,沒有一個"道"字是"說"的意思(文獻太過浩翰,只能略察,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交流指正)。我認為第二個道跟第一個道是相同之意,只不過第二個道是名詞作動詞,這叫使動?意動?還是為動?有知道的朋友煩請告知下。整句解釋為"可以拿來當普適規律使用的普適規律,就不是永恆的普適規律,可以拿來命名的名,就不是永恆的名。"什麼鬼東西?別急,我先來解釋下後半句,上一段已經解釋了名跟事物不是對應的,名不是事物的本身屬性,你自稱"老王",回家你媽還是叫你“二狗”;你稱自己為“中國人”,美國人叫你"Chinese",古人稱"日",我們現在叫"太陽",名不是永恆的。其實,老子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在他接下來的文章裡會講到,我們暫且不表。我們再來看前半句,這個規律是真的普適嗎?其實跟名一樣,是你自命的,是你認為的法則。美國認為的普世價值跟中國認為的普世價值就不一樣;以前認為只有男女的結合才能孕育下一代,克隆技術推翻了這一點;我們再想想:從小就被灌輸的金科玉律般的“老實不吃虧”、“努力就能成功”真的是這樣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讀《老子》看懂這句是關鍵

這裡,老子把“道”和“名”列在一起絕對不是隨意的。在老子看來“道”和“名”實際是一樣的。道是對事物運行規律觀察或者經驗知識的總結,都是人主觀性的推測,絕不等於真實的運行規律。莊子筆下井底青蛙看到的天、人看到的天、人在赤道看到的天、人在南北極看到的天、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天,絕對不是一樣的。人的知識經驗會受時間、空間、能力等個方面的制約,無法反映事物真實的運行規律。在這裡,老子把世界一分為二,“道”和“名”是人感知的世界,還有一個是實實在在運行的世界,兩者是不同的。《道德經》的餘下部分,老子就是建立在這種思辨上出發的。

今天先到這兒,明日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