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清〔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清〔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超人氣明星,居國寶排行榜的第一名,故宮不敢隨意換展品,即使國外也有大博物館想借展,故宮也都回絕。許多島內外遊客一進故宮,就先問翠玉白菜放在哪裡裡,一定要看過翠玉白菜才覺得不虛此行。

翠玉白菜一體成型,深受喜愛,在翠綠的菜葉上有兩隻昆蟲,體型較大的、伸長著後腳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隻的則是蝗蟲。仔細看螽斯頭上延伸出來的兩根鬚須,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若從左側仔細看,確可發現左邊的一根鬚從頭部處缺損了一公分左右,但長鬚後半段仍附在菜葉上。

臺北故宮清〔翠玉白菜〕

破損局部

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宮的陳設器,相傳為光緒的妃子瑾妃的嫁妝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純潔,翠綠葉片上雕塑兩隻象徵多產的螽斯,祈願能多子多孫。玉雕師運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澤分佈,琢碾出一棵鮮活欲滴的白菜。

遊臺北必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到故宮必看鎮院之寶翠玉白菜,不幸的是竟傳出這個最具人氣的國寶展品遭到毀損!菜葉上面的螽斯左邊一根鬚,斷了一小節,約有一公分缺損。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長嵇若昕被媒體詢問時,坦承翠玉白菜確遭毀損,但不是南下高雄借展時毀損的,而是40年前即已毀損。嵇若昕並拿出臺北故宮在1966年的《故宮週刊》、1995年5月的雜誌拍的照片都顯示舊傷早已存在。但是如何造成的,原因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