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在新常态下“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

乡镇在新常态下“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

斯宾塞·约翰逊写过一本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讲一个两只老鼠和两个小人在迷宫里寻找奶酪的故事:

老鼠匆匆和嗅嗅用简单的办法找奶酪,当第一处奶酪没有后,用同样的办法较快地找到新的奶酪;小人唧唧和哼哼用人类的复杂思维寻找奶酪,当第一处奶酪没有后,却不愿意接受变革,不能适应变化,结果耗费很久才找到第二处奶酪。

故事不长,提出一个思考问题:

当奶酪被人动了(情势变迁),我们该什么办?

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干部估计许多人现在也常有奶酪被人动了之感。十八大以来,整个全国的工作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作为行政运行末端的乡镇基层也自然深刻感受着变化带来的冲击。此外,乡镇干部扎根于不同的环境,上级的新理念、新办法和原有地方文化习惯的冲突,更让其面临囧境。

于是,在新常态下,一些人自然会感到困惑,“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但是,各项工作总往基层落,上级可以向基层布置工作,基层总不能往回推吧。面对奶酪被人动了,基层干部得学会接受变革,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奶酪。苦熬不如苦干,苦干也要会用巧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只老鼠和两个小人的故事也许可以给乡镇干部两点启示。

启示一,做头脑简单但行动迅速的老鼠

人们常感慨,为什么小时候天天快乐,长大了却哪来那么多烦恼。《谁动了我的奶酪》里,两只老鼠只所以能快乐地找到新奶酪,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是头脑简单的行动派。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们对待生活如此,对待工作也常常如此。有时候,本来简单的问题,进入我们的大脑,经过一翻经验主义的推理和演算后,就变成了一道庞大的数学题,于是烦恼就来了。改革是一场革命,自然会带来一些领域的冲突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十八大以来的系列改革,是进入深水区后的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其带来的变化更彻底更强烈。但万变不离其宗,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发展,增加人民福祉。乡镇干部只要牢牢把握这点,不忘初心,从为百姓利益出发,不推诿,不逃避,扎实工作,自然就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启示二,做善于总结借鉴的哲人

工作情势变化了,只要能正确对待就不要紧,乡镇干部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总结和借鉴来把握如何应对变化。首先,要学习。不管是学习党章、系列讲话,还是党纪法规,总之要真学真想。只有学习领会了才能把握形势,知道规矩分寸,知道行为边界,才能避免踩进雷区,才不会出事。其次,要调整。老的办法不给用时,就要迅速学习掌握新办法。如今,乡镇工作无论是内容、方法,还是考核体系,都远不同往日。许多人常说:“样样都缚手缚脚了,怎么做工作?”一处奶酪被动了,我们总不能在一根绳子上吊死,乡镇干部要对工作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新形势。再次,要自信。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如斯宾塞·约翰逊在书中写的那样:“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