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爲取決於五個因素!你都知道嗎?

來源丨黨建網微平臺

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以來,不少地方和部門相繼出臺了相關實施細則。通覽這些細則,其中一個共性可以概括為給“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好共事、不出事”提供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保障。

有作為取決於五個因素!你都知道嗎?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新時代期待新氣象。中央專門就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印發文件,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和激發幹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廣大幹部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努力創造屬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可以說,《意見》的出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考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打贏三大攻堅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無一不需要廣大幹部更加積極主動地擔當作為。

想幹事是前提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擁有主觀能動性的人,總會有積極進取的心態、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總會有凝聚眾智的辦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消沉、推脫、混日子,與想幹事的奮鬥者無關。實踐表明,任何偉大事業的成功,任何偉大夢想的實現,都源於一個“幹”字。不幹事、不擔當,不僅對事業有害,對個人成長也是百害而無一利。

會幹事是能力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沒有幾把刷子是幹不了的,沒有高素質、好把式、真功夫是幹不出漂亮活的。幹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不斷學思踐悟、不斷更新迭代、不斷提高“保鮮度”,方可克服本領恐慌、本領不足、本領落後等問題,從而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幹成事是目標

幹成事是一種落實、一種目標,想幹事、會幹事,目的是要幹成事。做事無功,幹就是白乾。無論是“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還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都說明了成事之艱難。這就需要廣大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樹牢“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理念,把各項工作往實裡做、往深裡做,爭取幹一件成一件。

好共事是境界

好共事是一種修養、一種胸襟。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個人是渺小的,團結出力量。會幹事講的是能力,好共事講的是團結。實踐表明,善於共事是一種覺悟、一種素養,也是一種能力、一種本事。善於團結共事,就可以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不出事是底線

人生就像一次不可能重來的遠足,必須把握好油門和剎車,才能行穩致遠;人生又如穿白襯衣,如果沾染墨跡、汙點,就會昭然於世。《墨子·所染》記載了一個故事——“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明朝都察院官員王廷相講過一個“轎伕溼鞋”的故事,說他雨後到街上去,看見一個轎伕愛惜自己腳下的新鞋子,下腳的地方總是挑了又挑,唯恐把自己的鞋弄髒了,但後來不小心一腳踩到泥水裡,此後就毫不顧惜,什麼地方都踩下去了。王廷相由此感悟到,“儻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每個幹部必須始終做到自律自重自警,始終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欲,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守住不出事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