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是什麼?

張必聰


文藝復興是世界美術史上,最為燦爛輝煌的一個時期。那個時期,由於人性的墮落,對神的背離,上天降大災與人,因之,黑死病肆虐於整個歐洲大陸,許多城市由於瘟疫盛行,人口減員至十之八九。

波奇切利《維納斯的誕生》,闡述了美就是悲劇,來自泡沫,必將毀滅於泡沫的故事


在對生命的絕望中,許多先知先覺者回復了對人性的探討,其時,人文主義的興起,也為人的問題帶來新理念。而在此基礎上興起的文藝復興,將神與人的距離再度拉近,人對神的敬畏,也便呈現在文藝復興時期不同年代、不同畫家的作品中。因之,許多優秀的畫作,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一面面高揚的旗幟,許多畫家也成為那個時代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們的作品爭相鬥豔,各逞風流,各有特點,都是畫家生命的連帶和藝術的革命與創造。

因之,用“你喜歡文藝復興時期的那幅畫作”來出題,有點侷限。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的審美觀,希望大家有所爭鳴。


米開朗基羅的《上帝創造亞當》,左上,是不是像一個人的腦子


我以為在藝術審美之上,不應出於對某一位畫家聲望的顯微知著來觀照藝術,而應從他的藝術作品中,去體悟他的生命內涵和靈魂深度。如果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在這個影子中,發現生命的境界,深藏的內蘊,並自其中,認知到自身的侷限,生命的無限,併產生一種敬畏感、虔誠感,才是一種審美的大道。如果缺少這種敬畏感和虔誠感,那麼,面對一幅畫,你不是在欣賞它內在的生命,而只是迷惑於它表面的華麗。

因之,欣賞作品,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買櫝還珠。所以,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大師的每一幅傑作,都蘊藏著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它是畫家的生命連帶,也是畫家面對自我與神靈,面對潛意與靈魂的一種期許,一種寄託。為此,我們不能單就一幅畫,就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而是要從他們不同藝術的脈絡,去認知,去體察,去用靈魂去發現。

米開朗基羅《伊甸園》


假如真要讓我選擇,而且必須選擇的話,我則以為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米開朗基羅的的《創世紀》《大審判》,最是讓我心靈震撼。如果真要從中選出一幅,那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上帝創造亞當》,因為畫家把那幅畫畫成了一幅大腦,一幅人的大腦。這是一種生命的隱喻,是上帝對人的期許。上帝也許期許人們,不要用慾望去成就生命,而要用智慧去成就生命。但人類背叛了上帝的期許,才有了《最後的審判》。《最後的審判》,是關於靈魂方面的,是畫家通過畫面,展現了神的大能和存在。《維納斯的誕生》,則是畫家在以維納斯誕生的故事,宣示了一種悲劇意識,既維納斯自泡沫中誕生,也就說明了畫家對美的認知的悲劇色彩,即美從泡沫中來,必將歸於泡沫。而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那個絕美的故事不是以悲劇終結呢?


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


昊愚堂夜畫


文藝復興時期我最喜歡的畫家,其實並不是三傑,也不是網紅提香之類,最喜歡的是獨樹一幟的波提切利和他的老師裡皮的畫。當然啦,波提切利忘恩負義是他的為人問題,但是他的畫......的細膩,色彩,想象力,以及表達出來的那種充滿自信的人文光輝,真的是非常迷人,辨識度也非常高。如果單說為什麼喜歡,那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看著舒服,賞心悅目。而且波提切利的繪畫往往故事性極強,看起來非常的有意思,真的是非常享受。

作品:

《維納斯的誕生》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烏菲齊美術館鎮館之寶之一,她的美至今定義了人們對美的統一認識。

《春》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烏菲齊美術館鎮館之寶之一,每一位神的動作都有意指,真不愧是最會講故事的文藝復興畫家。

《三博士來朝》

將自己最慷慨的客戶美第奇家族成員畫在畫中,甚至也將自己畫在畫中,人物表情和動作生動。

《誹謗》

每個人身上都充滿了故事,每個人都具備獨特的象徵意義,放在一起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可看性極強。

《男子肖像》

表情淡然自信,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文藝復興時期世俗肖像畫。

另外一位比較喜歡的是卡拉瓦喬,這位文藝復興後期的畫家,顛覆了所有之前的傑出畫家對光影的統一認識,人物和故事生動到呼之欲出,極具感染力,雖然短命,一生各種坎坷,留下的畫也不多,但我寧願跑遍大半個羅馬去搜尋他在各種不出名的教堂裡的壁畫,真的非常獨特,這種具有煽動性的畫,是矯飾主義的開端,更是後來西方美術光影藝術的全新開始,讓人不得不敬佩他的天才和獨特的繪畫感覺。

卡拉瓦喬的另一個優點,也是關乎他自身的悲劇,他一生窮困潦倒,最後還成了殺人犯,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很鬱悶,而這種自我否定完全表達到他的畫裡,讓他的畫作反而大放異彩,具有了耐人尋味的味道。

《酒神》西方最多藝術作品描述的希臘神,也是卡拉瓦喬最著名的作品。對水果景物的描述在那個時候簡直到達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拿水果籃的男孩》據說是他的藍朋友,可以看到男孩曖昧的眼神和影射到畫家身上的愛意。

《手提歌莉婭頭顱的大大衛》剛剛殺死巨人的大衛,這也許是最特別的對大衛殺死巨人的表現形式,而這個巨人的頭,正是他本人的肖像。可以說是最鮮明的自我否定的作品。別的畫家都會把自己畫成故事裡的正面人物,只有他將自己畫成怪物。

《耶穌下十字架》

這幅壁畫至今還擺在羅馬的一座小教堂裡,很多外國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觀看這幅作品。生動的肉體在黑暗的背景中呼之欲出,給人強烈的真實感。

最後一位,倫勃朗,弗蘭德斯地區最優秀的畫家代表,看倫勃朗的畫,遠近高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它是一位光影魔術師,不僅僅是因為生動的畫面,呼之欲出的故事,更是因為他獨創的手法,讓人覺得太神奇了。

《夜巡》倫勃朗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群體畫。別人畫合影都是一字排開,所有人看鏡頭,他第一個開創了抓拍,人物群體富有故事性,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羊毛商會的合影》倫勃朗活了很久,他的作品伴隨自己一生,幾乎是每幅畫後面都有他的人生和故事,伴著這些看倫勃朗,繪畫都變得更生動了。

倫勃朗畫的一位大主教,被稱為歐洲肖像畫的典範之作。他非常善於捕捉人物表情,用人物的神態來表現人物性格和身份,用衣著等細節精準貼合人物形象。雖然是一幅簡單的肖像畫,但內容極其豐富。這幅畫充分表現了倫勃朗對這位德高望重的主教的尊敬,主教紅腫的眼眶裡,露出堅毅誠懇的目光,反映了人物的權威性和為各種事物操勞的盡心盡力。

《猶太新娘》最值得去現場觀看的畫,也是倫勃朗繪畫技巧的巔峰之作。人物衣著的用色和用光,從不同角度、遠近高低,都能看出各種各樣的變換,非常神奇。

喜歡這三位,其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同時代都是最特別的,同時也是最優秀的,而我就喜歡與眾不同的東西,這些畫當你面對他們,是給你衝擊最強的,這種感覺太真切的,不需要用再專業的角度去分析了。


旅讀歐洲


從拉斐爾的《雅典學院》、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圖和米開朗基羅的《末日審判》就明確知道在文藝復興之初,他們的思想是多麼的愚昧了。

西方文藝復興的思想來源於中國文化,不僅如此,後面的啟蒙運動以及和西方現代工業、文明的思想素材都來源於中國。如果沒有中國文化做武器,他們缺乏反抗推翻教皇的力量和勇氣。

於是小淫蟲們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可事實,我們的祖先在上古時期就知道人是萬物之靈,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了。

下面重點了解下他們的作品: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現存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畫室中。作品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院為題,以古代語法、邏輯、音樂、修辭、數學、幾何、天文七種元素為基礎,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全畫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為背景,大廳上彙集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學派的著名學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當世的名人。

拉斐爾《雅典學院》圖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壁畫。畫面中的人物,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該畫現藏於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圖


米開朗基羅的《末日審判》,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註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

米開朗基羅《末日審判》圖


從整體來看,文藝復興一是削弱了教皇的權利,另外就是一副裸奔的狂歡盛宴圖。後來不知道是誰把文藝復興嚴重的誇大和美化了。

喜歡文章的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交流。


崇儒


這個問題我喜歡!謝謝題主!

文藝復興在西方藝術發展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誕生的藝術家對後世繪畫藝術的影響深遠,尤其是“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其中我最喜歡、最崇拜的就是達·芬奇。達芬奇天賦極高,可是要論他最熱衷的,其實並不是繪畫,而是科技。他一生中設計了大量的科學物品,大到飛艇,小到密碼盒無所不包。他在當時給美第奇家族寫推薦信的時候,其中寫了自己對科技的熱愛,只在信的末尾簡單寫了一句“附帶一句,我還會畫畫。”

我還會畫畫。。。這是什麼樣的自信!。。。好吧!我們扯遠了!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我最喜歡的是其中三幅(幸好題主沒說數量要求😂😂)!這三幅分別是《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雅典學院》!

《蒙娜麗莎》——達·芬奇▼

這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畫作了!其神秘莫測的微笑、傳奇的故事、逼真的肌膚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蒙娜麗莎》真實的應該叫《麗莎夫人》,在意大利語中“monan”是“夫人”的意思!

《最後的晚餐》——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講述了耶穌和自己的門徒最後一次聚餐,在期間耶穌說你們其中一人會背叛我,說完,其餘的門徒都爭先恐後表達自己的忠誠,只有耶穌身邊的猶大面色驚恐,僅僅握住自己的錢袋,在西方,猶大就是“叛徒”的代名詞!這幅畫生動形象,將耶穌的平靜,門徒的激動,猶大的驚恐提現的淋漓盡致,彷彿親眼所見。讓人不得不佩服達·芬奇的高超技藝!

《雅典學院》——桑西·拉斐爾▼

《雅典學院》可以說是拉斐爾最大氣磅礴的一副油畫了!被人們稱之為《眾神學院》!裡面刻畫了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中心的共計50多為先哲!比如“歐根地”、“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等等,無一不是大名鼎鼎,說這幅畫就是《眾神學院》毫不為過!


萬物皆明


 

文藝復興時期,具有自我生命認知的繪畫大師非常多,在我心目中,屈指可數的就有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還有喬爾喬涅、提香、丁託列託、維羅內塞、丟勒等。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多幅自己的傑作,尤其是文藝復興三傑、喬爾喬涅、提香,可以說他們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稱得上為傑作。

 

最喜歡還是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生態與政治生態,可以看出一個大時代寬鬆的文化氛圍與學術氛圍。畫面中,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個時代,寬鬆的政治人文環境,使人思想的自由與精神的自由充分的彰顯。從而,你也就明白,在3000多年前的古希臘,那人性的復甦,文明的火種,在哲學精神的映照下,人對知識的尊重與百家爭鳴辯論後的釋然,都涵蓋在《雅典學院》中,映亮了千古的黑暗,而且在這幅作品裡拉斐爾也把自己畫進去了呢。




子非魚00111


文藝復興時期在德國的美術史上規定為1420年到1540年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他發端於十五世紀,在這個時期的許多藝術家對自然環境有著很深的真情實感,代表人物康拉德維茨,代表作品是《捕魚的奇蹟》,真實地描繪了日內瓦湖的景色,特別的注重光影的變化以及水中的倒影,馬丁盛高厄的代表作品《牧人來拜》刻畫了人物的端莊,馬丁盛高厄同時還是一位銅板藝術家,丟勒曾經深受他的影響。德國的經濟在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期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個時期的絲織業以及金銀飾物製作都日益增多,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萌芽,而在強烈的社會變革的衝擊下,德國的文藝復興美術也開始到達了鼎盛時期,丟勒可以說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不僅是銅板畫家,更是雕刻家與建築師,他曾經兩次拜訪意大利,丟勒的故鄉紐倫堡也是當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他崇拜馬丁路德,也同情宗教改革運動。他的銅板代表作品《三個農民在談話》、《農民舞蹈》等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他的版畫作品不僅數量多,在寓意上也是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還有一位偉大的畫家格呂內瓦爾德也曾經對進步思潮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德國的風景畫在十六世紀時成為了獨立的繪畫科目。阿爾特多費爾就十分認真的學習過丟勒的版畫,他的油畫作品《闊葉樹林中的聖喬治》表現了德國原始森林的壯美,小漢斯荷爾拜因的父親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壁畫、肖像畫,同時也表現出了描繪對象的高貴。


藝滴設計


捱過漫長而沉悶的冬天,屬於文藝界的春天悄然來臨。

在這一時期,藝術家們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藝術成果為世人所讚歎

意大利文藝復興狂潮的影響下,意大利以北的日耳曼等地也逐漸推起人文主義的浪潮,在這裡要介紹的,就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勃魯蓋爾的繪畫作品。

勃魯蓋爾是尼德蘭地區(相當於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的著名畫家,相較於意大利地區繪畫作品中對人性的讚頌,勃魯蓋爾的繪畫作品更加寫實,更加註重對平民生活的描繪,也開始有了批判和反抗的意味。

農民婚禮》 公元1568年

這幅畫作描繪的是農村婚宴場景,看似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場景,但欣賞一幅作品時,我們要了解他的創作背景。

文藝復興時期,包括達芬奇、拉斐爾等名家的畫作,其創作主體都集中在對希臘諸神和基督教神靈的讚頌與挖掘,當然也有提香等畫家以貴族的生活場景為主題,但勃魯蓋爾第一次把畫布對準了農民,對準了最底層、最普通的百姓。

他發現了平凡之中的美好。

這幅作品非常生動,雖然焦點眾多但亂而有序,大地底色中的紅白綠起到了非常好的點綴作用,跳躍而明快。場景非常熱鬧,但可以體會到其中的平靜,一切有條不紊。


《雪中獵人》 公元1565年

看過了波提切利的春和喬爾喬涅的田園,勃魯蓋爾把我們帶到了北方皚皚的白雪之中,獵人、房屋與山丘,畫家就是要展示這樣平實的場景,人與自然完美融合,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盲人的寓言》 1568年

勃魯蓋爾被稱為“農民的勃魯蓋爾”,在描繪生活場景的同時,勃魯蓋爾選擇用這樣的主體來發聲。

這幅作品表面上看,是6個盲人共同向前走,領頭的盲人已跌入壕溝,他身後的盲人接二連三正失去平衡,最後的盲人雖渾然不覺,但可想而知是同樣的結局。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對西班牙統治階級的不滿,也可以理解為對人類命運終將到達之處的思考。

勃魯蓋爾非常善於用畫作來表達,大概就是現今我們喜歡的“大家不明白的話我來舉個例子”類型的教授,畫面非常直觀,但寓義無窮。


《絞刑架下的舞蹈》 公元1568年

這幅畫簡直酷到炸裂。

畫面中被遺棄的絞刑架,是西班牙人絞殺起義者的工具,它面向的是尼德蘭的山川湖泊。畫中的人物,是尼德蘭的游擊戰士,他們無視這絞刑架,反而在它下面舞蹈。

在絞刑架下邊跳舞,多麼樂觀和勇敢,戰士們面對祖國河山,為人民而戰,讓這孤零零的絞刑架顯得頗為滑稽,充滿了嘲諷。


寫實派和鬥士,不愧為十六世紀尼德蘭地區最偉大的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