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國美展被畫家逆淘汰的現象?

木幽書


說到這個問題,就要了解為何畫家淘汰美展,主要還是題材的問題,是12屆美展中入選作品的題材太顯明,以人民為主,卻忽略了中國畫的最高追求——書卷氣,和本身該有的意境美。

雖然,這些入選的作品,構圖,筆墨皆精良,但是已經失去了傳統中國畫的要求,這導致了一大部分畫家為了單純追求題材而忽略畫作本身應有的精神追求。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協”,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中國美協是在蘇聯美協的基礎上來的,而蘇聯美協的要求基礎就是“藝術家需要具備高尚的思想和藝術水平,來創作出能向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作品”

請看清楚這個要求“向人民”“愛國主義”,毫無疑問的,以人民為主的作品是當代主流,比較常見的就是當今美協主席劉大為的畫作,拍賣價格高的,無一不是以“人民”為主題的,像少數民族,偏遠地方的人民等等,這是一個“不公正”的導向。

簡要的說,畫家的存在價值就是為人民服務,所以,當下的畫展以“人民”為主題就是為人民服務了嗎?

拋去了傳統的技法,用西方描畫法創作出的作品就是為人民服務了嗎?

那些繼承傳統“皴擦點染”的畫家呢?只是因為沒以“人民”為主題就被淘汰了嗎?

我相信這是很多參加十二屆畫展的作者憤憤不平的地方,這種選題簡直太討巧的。

在建國後,最先被捧起的就是齊白石這樣的“人民藝術家”,別無他,只是因為創作的作品接地氣,符合人民的生活,不向日偽出售畫作,就在建國後接受毛爺爺周爺爺的邀請,創作了幾幅關於新中國“和平”主題的作品,身價就水漲船高,超過了幾乎同時期所有的著名畫家,難道這對“藝術”來說是好事嗎?我不認為!

為人民服務的畫作固然值得提倡,但是這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題材的限制,不能把一句話揣摩到透明的階段,他應該是符合傳統中國人審美觀的畫作,是能給人民帶來啟發的畫作,而不是單純為了展現人民而畫人民的畫作。

陳丹青曾說過一句話,美協廢了大工夫搞出全國性的大畫展,結果好多優秀的畫家沒有參加!讓素描式的皴擦技法代替了傳統的繪畫技法,這不能算是美術的發展!

也如陳履生先生說:現在社會不再考慮畫家的文化水平,創作水平多高,而是去看官位多高,畫價多高來評價一個畫家,藝術家在這種氛圍中,想要生存的好,就不會去讀書創作,而是去攀附權貴,搞社會關係!

二位先生說的確實對,所以在當下美協的方向中,畫家淘汰美協美展,實屬無奈之選,這已經大方向背離了傳統追求,也曲解了新時代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