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遍天下美食-洛阳老街上的“不翻汤”

洛阳老街就是老城区的东西大街、从西关到丽景门,全长1.5公里。老城应该是洛阳最为古老的一部分,而老街,则承载着洛阳的记忆。在街边喝一碗杏仁茶,吃一块梅花糕,看着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老街就是这个样子,像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融合在了一起,自然、和谐。人们仿佛在不同的时空中来回穿梭。街道也不算宽,四五米的样子,路边上还停了不少店家自用的车子,倒也没让人感到十分的拥挤。

尝遍天下美食-洛阳老街上的“不翻汤”

作为一个标准的吃货,每到一处,尝尝当地的小吃必不可少,在洛阳老街靠近丽景门的一个超级火爆的小店,尝到了正宗地道的洛阳小吃,不翻汤。一块大木头牌子上书“高记清香园”几个大字,小店不大,店里边早已是人满为患,店外边摆着的三四排小桌上的三十几个座位也已是座无虚席;门口将近二十人的队伍一直排到了老街的中间,这生意真叫一个火。如果不是汤里放了罂粟壳那必是味道好的出奇。

尝遍天下美食-洛阳老街上的“不翻汤”

既来之,则吃之,排了十来分钟终于排上了号,走近一看,店里边门口收银买票,里边一个光头的老板扎个围裙在里边忙得不亦乐乎,另有两个人帮忙打着下手,说实话看上去卫生情况不咋的。两张木桌,一张桌上放一个里边翻滚着热汤的大锅,另一张桌上摆着十好几个用盆和大腕装着的配料,光头老板脖子上搭着一个毛巾,不时的擦一下顺着额头留下的汗水,墙上的瓷砖基本上也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但见老板技术娴熟,动作麻利,左手拿碗,右手飞快的在各个配料碗里挑着东西一样样的放到左手的碗里,然后再盛大勺子的热汤浇到碗里,配料的样式很多,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锦珍,这些只是锅底,另外还有选加的东西,不翻汤3元、加豆腐或鸭血4元;加豆腐、血或剔骨肉5元;全加10元;牌子上明码标价写得清清楚楚,价格还真挺实惠。

尝遍天下美食-洛阳老街上的“不翻汤”

要了个丸子汤又要了个不翻汤,都是个全加的,两碗热热气腾腾的汤一端上来,还没到嘴已经是香气扑鼻而来,不等凉下来就赶紧下口,真别说,排十几分钟值!这味道,酸辣爽口,油而不腻,吃上十几口已然是大汗淋漓,浑身的舒坦怎一个爽字了得,真是难得的人间美味。里边的不翻烙饼经老汤这么一泡,软绵不化,嚼之有豆香;汤酸辣清淡,余味悠长。还有那个焦炸丸子,外焦里嫩,好吃得一塌糊涂。

之所以叫不翻汤,其实是汤里边有一个绿豆粉烙的小圆饼,在制作的时候先用小勺舀一些稀绿豆面糊往平底锅里一倒,即成一张类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个就熟,所以就叫“不翻”;汤也很有讲究,是用猪骨和土鸡大火熬制而成,把两张晶莹翠绿的“不翻”叠着放在碗里,舀些滚汤浇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条、黄花、木耳等,还要舍得放些醋、胡椒粉,于是便有了这么一道绝世美味。感觉比盛传的洛阳水席更容易让人接受。

尝遍天下美食-洛阳老街上的“不翻汤”

这不翻汤还有一说,和康熙皇帝有关,据说他老人家独自一人暗访民情,行至洛阳栾川县时饥饿难耐,突闻一阵奇香自一农户家飘出,上前见一老太正在烙饼,便去讨要,老太说:“饼还未翻,不熟稍后”,康熙帝已然是饿的前心贴后背,饥不择食,口中道:“不翻不翻,救命要紧”,抓起便狼吞虎咽,感觉甚是好吃,赛过宫庭御宴,便赐字“大救驾”落款“玄烨”,此饼因或皇帝册封,“不翻”从此再也不用翻了,并因此得名“不翻”广泛流传于民间。仔细琢磨一下不免有杜撰的嫌疑,无非是要给美食找个出处,不过此汤鲜美,纵使康熙皇帝真的尝了必觉味美、欣然提个字也未可知。

尝遍天下美食-洛阳老街上的“不翻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