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2400,真是要飞天?

此前媒体就有这样的报道,在部分地方又出天价茅台,53度飞天茅台价格已飙升至近2400元瓶一瓶。

据茅台201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入333.97亿元,同比增长38.06%;实现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64亿元,同比增长40.1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7.35亿元,同比增长155.72%。

“物以稀为贵”五个字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茅台被炒作成如今这种地步,也与茅台集团在价格管理上的不力有关,致使茅台价格乱象频发。

在酒业有关人士看来,茅台酒已经脱离了单纯“喝”的属性,参杂了投资的成分在里面。买来不一定只是为了喝,还为了投资和保值,成为了一款能饮用的金融产品。

有机构统计了历年来茅台酒的价格变化情况。三十年前,当时零售价由国家核定为140元/瓶。二十年前,53度茅台酒的零售价在200元/瓶左右。2000年以后,出厂价提高的同时,市场成交价也开始加速攀升,从300、400、500到过2011年的最高2000元左右。

茅台2400,真是要飞天?

白酒行业人士认为,市面上茅台货源紧缺甚至无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供需。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酱香酒的需求越来越大,茅台消费量随之升高。

1974年,为提高茅台酒的产量,国家曾在距茅台酒产地130公里的遵义选址,将茅台酒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工艺、原料、乃至窖泥,全部搬到茅台易地试验厂进行大规模试验,历经长达9个生产周期、63个轮次、3000多次分析试验后,最终得出了“离开了茅台,就不可能生产出茅台酒”的结论。

截至2017年,茅台酒产量已达到4.28万吨。2017年全国白酒产量在1198.1万千升,大致核算一下,大约1000万吨左右。茅台酒产量相比全年白酒产量来说,微乎其微。

茅台酒产量增加的同时,价格更是直线上升,那茅台酒的成本到底多少呢?

根据2013年成本控数据显示,以零售价为1219元的53度飞天茅台为例。3.2%的生产成本含原材料,约40元;5.2%的管理费用,约63元;3.1%的销售与市场费用,约38元;33%的经销商费用,约402元;6.4%的交税,约78元;49.1%的利润646元,约598元。

茅台2400,真是要飞天?

可见,茅台酒也可谓“暴利”。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贵州茅台就曾陷入“暴利”风波,粮农种10亩高粱都挣不到1瓶茅台钱。

自2008年起,贵州茅台的销售毛利率就一直维持在90%以上。2014年至2016年,贵州茅台销售毛利率分别达到92.59%、92.23%和91.23%,截至2017年9月30日,贵州茅台销售毛利率89.93%。

高利润带来了茅台业绩的高歌猛进,一路高歌却让投机者有机可乘,频频炒作也暴露除了贵州茅台零售渠道的问题。

自己产品的价格,本来就是茅台公司的责任和权利。不过,现在茅台酒的价格并没有控制在茅台手里,被一些投机者所控制。

业内人士认为,零售价长期假手于人,而自己只能被动地通过增加供货来压制应对,那一定是茅台公司的一个极为严重的风险。由于稳价长效机制的缺乏,导致茅台只能头痛医头、四处救火。

贵州茅台的业绩高歌猛进,股价也势如破竹,一度突破800元,市值站上万亿元大关,相当于贵州省GDP的80%。茅台当仁不让成为今年最红的白酒企业。酒价股价一骑绝尘。

茅台2400,真是要飞天?

在股价问题上,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表示,“贵州茅台”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关口。这一波行情上涨与茅台业绩持续向好、产品供不应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等因素关联。

在茅台的领衔下,白酒行业的涨声一轮高过一轮。在二三线的酒企看来,正是高端白酒价格的上涨,打开了次高端白酒的增长空间。因此,次高端白酒普遍“水涨船高”。

当下行业的两极分化主要体现在品牌与规模两方面。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市场销售火热程度有目共睹,高端白酒顺应消费升级将保持增长态势,而中低端白酒品牌,利润增速不达预期,行业生存环境困难。

中国白酒市场要想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有待监管层加强监管、行业自律以及酒企做好价格管控,三者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