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泥土之相——2018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暨第十一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 髹漆之意——2018杭州国际当代漆木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 南宋序集 / 壹向艺术空间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

2018年9月25日16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宋序集、壹向艺术空间承办的「泥土之相——2018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暨第十一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以及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承办的「髹漆之意——2018杭州国际当代漆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联合开幕式。开幕式之前,当天的13时30分,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还举办了「2018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党院办主任徐国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国际教科文组织陶艺学会主席雅克•考夫曼,日本著名漆艺术家、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大西长利,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媒体嘉宾和师生们。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玉普主持。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党委书记钱晓芳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院长许江代表学校祝贺「2018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当代漆木展」顺利开幕并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讲话中感慨中国美术学院的手工艺术学院充满活力,每一次的展览都没有停留在之前的层次,是不断发展向前的。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即「让泥土开放自己」。我们透过陶泥自身能够看到大地的肌理和呼吸,泥土在冶炼中缓慢而庄重地呈现自己。真正的工艺之美在于手工艺所呈现的材料之美。此次漆艺展览的加入让手工艺术学院的国际展览范围更加广博,层次更加丰富,格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同时也对此次展览的两个主题所指向的材料本源性问题给予了肯定。他讲到,「庄子所言“梓庆削木”的寓事恰好道出天生质材赋予工艺的天然之义。工匠觅良材,良材育工匠,此所谓“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泥土在呼唤着它的本相,那鐻木要求艺者齐以静心,真正的工艺之美恰是天然之然的恩赐与馈赠。这种天然之然又引领着工艺在一个地域的环境、社会、生活的缘在世界中存活。」他形容中国美术学院的LOGO「就像一个陶艺窑的剖面图」,而学生则需要在其中「冶烧」,方可最终成才。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许江讲话

三场展览的策划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在开幕式上就手工艺术的重要意义以及展览主旨等发表讲话。他表示:「中华民族是手工艺的国度,文化历史悠久,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明基因的一条内核序列。从特定角度来看,中国陶瓷、漆器的历史就是华夏文明的史诗,也是一部使用双手研磨思想和精神的奋斗史。」针对展览主题,他说:「当下我国陶艺、漆艺手工艺术群体兼容并蓄,此次展览以‘泥土之相’、‘髹漆之意’为主题,正是基于对东方手工艺本体内核问题的深度审视。」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周武讲话

开幕式上,国际教科文组织陶艺学会主席雅克·考夫曼,日本著名漆艺术家、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大西长利也进行了发言,他们都不是初次来到中国美术学院,并对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科的发展给予很高评价。雅克·考夫曼认为手工艺术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大西长利则认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国际展览对推动漆艺发展、让更多人了解漆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雅克·考夫曼讲话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大西长利讲话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玉普主持开幕式

陶艺和漆艺均为手工艺术领域的重要门类,三场展览邀请了来自中国、英国、瑞士、法国、丹麦、西班牙、韩国、日本的38位陶瓷艺术家,参展陶艺作品400件;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的31位漆木艺术家,参展漆木艺术作品60余件。观众在一个空间同时欣赏到国际一流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不同类型的手工艺术作品,可谓一场难得的视觉和感受盛宴。

- 材料精神 -

本次陶艺展和漆木展的主题,均围绕各自的「材料」设定。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展览的前言中认为,纯正的工艺以天然为上,其天然不仅指天生的良材,更指这种良材对工艺的培植与开发。「工匠觅良材,良材育工匠,此所谓‘以天合天,器之所以凝神者。’那泥土在呼唤着它的本相,那鐻木要求艺者齐以静心,真正的工艺之美恰是天然之然的恩赐与馈赠。」泥土、漆液、树木……这些原本的自然万物,在工匠和艺术家手中,就可成为或具实用价值,或具观念色彩的造物。艺术家采撷了这些朴素的材料,又将人的精神灌注其中,它们便得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并散发出更为持久、夺目的生命力。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展览现场

两场陶艺展的主题为「泥土之相」,对此,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解读:「以‘泥土之相’为主题,是基于对陶瓷艺术本体持续的观照。‘泥’与‘土’是对一种物质不同状态的表述,泥土经过窑火的熔炼,幻化为人文的化石,其背后蕴涵着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包含工艺、科技、技艺、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折射着人类创造性的智慧。‘泥土之相’隐透着历史哲学的思辩,其中‘相’字意味着品物的外貌特征,也指向一种智信的观看,同时还包含相学之观,这种观看是一种多维的系统省察。」从第一届的「泥之祭」,到第二届的「源归」,再到本届的「泥土之相」,连续三届的杭州国际陶艺双年展主题,均围绕「泥土」这一母题展开,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美术学院的陶瓷艺术专业对于「泥土」这一本质元素的持续关注和思考。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展览现场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展览现场

本次漆木艺术展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漆木艺术展,展览以「髹漆之意」为主题。「髹漆」是漆工艺的专业术语,也是用漆涂物的专业表述,髹在古代定义为以漆漆物,意指使用漆涂刷到物体表面的制作工艺。「髹漆与其它工艺相比较,主要的区别在于材料、技艺、髹饰等制作方式的差异,这是一种使用手研磨漆面而推出光韵的劳作,通过上手涂刷与打磨的不断重复,捕捉视觉与触觉的鲜活感知,从一层又一层的遮蔽里找寻生命的意义,在折叠时间的打磨间重生,于抹去重来的过程中修正思想。」策展人周武说,「除此之外,髹漆不止于手工技艺体验的认知,它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记忆,同时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展览现场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展览现场

如何解读、认识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创作,它们又会显现出与通常形态怎样不同的样貌?在展览现场,艺术家的作品将给观众带来启发。

- 手工意趣 -

「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是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最早的手工艺术类大型展览,从1998年举办第一届,到如今已经有20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国内陶艺领域最具先锋性和实验性色彩的学术类陶艺展。2014年,在青年展的基础上,又延伸出「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进一步将展览的影响力扩展到全球范围。今年,在往届两展叠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层面的卫星展,并开设了青年陶艺家工作室开放日活动。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展览现场

对本次展览的突破性尝试,策展人周武表示:「展览作品对应新时代陶瓷手工艺术的创作与教学研究,陶塑、器皿、实验、影像等参展作品,构成了杭州湖山人文手艺的剧场式和节日式的展演,从深层学术问题的探索到日常器皿的革新换代等多个方面展示出手工艺人在无言之中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给社会提供一次与手工艺术全面交流的机会。」展览分为「东西的对话、新锐的匠作、学子的实验、新星的工坊、个案的研究」五个版块,从不同维度指向「泥土之相」这一哲学性质的命题。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陶瓷创作者,围绕陶瓷根源性的问题,进行着自由的回应与阐释。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展览现场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期间,将有10个杭州地区的青年陶艺家工作室对公众开放,有兴趣的观众还可前往工作室近距离感受手工的魅力。

- 学术思辨 -

展览开幕式之前,当天的13时30分,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举办了「2018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戴雨享主持,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杨振宇担任学术主持。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论坛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在论坛致辞中提到:「此次的论坛聚焦展览主题‘泥土之相’与‘髹漆之意’,从陶瓷、漆器的基本材料切入,追溯手工艺术本源的核心命题。陶瓷、漆器的发明与演化,是丈量人类文明的一把标尺,本次的主题隐透着哲学本体的思辩,其中‘相’、‘意’两个字眼意味着品物的特质,也指向手工艺材料建构思想的多维观看,这种观看是一种学理性的系统省察。由泥土而陶瓷,由漆液而漆器,这是对事物根脉的观看,是从根源追溯至心灵解放。」

本次论坛采取了主题发言人做提问式发言结合嘉宾自由讨论的研讨形式,三位主题发言人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国际教科文组织陶艺学会主席雅克·考夫曼和中国台南艺术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张清渊。

皮道坚首先从宏观上提出「手工艺术可以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也可以是手工艺术」的「明艺」论点,以及对于漆艺反映人和自然亲和关系的手工性特质在数字化时代的存续问题。雅克·考夫曼则希望在座的艺术家与教育家结合自身实际的经历探讨「当代」意味着什么、抛弃本体材料之后探讨工艺本身是否还具有意义、以及手工艺术如何才能在今天的语境下找到它的本体语言等问题。张清渊提出了科技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回归双手劳作、学生面对就业时应抱持何种价值观与心态,以及如何引导更多的评论人聚焦于手工艺术相关问题等三个开放性的讨论议题。

论坛上,与会嘉宾学者围绕上述主题发言人的议题,结合各自的创作、研究经历,从不同角度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相关思辨和讨论。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据了解,本次论坛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领航人才计划」系列活动之一。

部分展览作品: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探梅-刘正 2015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大地的呼吸(局部)_ 周武_ 2016年_ 180cm×40cm×10cm_ 紫金土原矿、稻谷壳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惟德至道 金砖新解-戴雨享 2017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莫名石-张清渊 2018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COLUMNS,WORK IN 2 PARTS Kaufmann Jacques 2009 30cm×176cm and 33cm×190cm Black clay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Emptiness is from-Maeder Kim Rebecca Sophie 2014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泔-许群 2014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借问-吴昊 2017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HANAGOROMO_ Onishi Nagatoshi_ 2018年_ 75cm×40cm×13cm_ Hemp cloth、 urushi、gold reaf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Increase_ Chambers Matthew John _2018年_29cm×29cm_ Stoneware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Rthythm of the Red luster 1503 _Chung Hae Cho_2018年_ 60cm×60cm×60cm_ottchil hemp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Memory of leaves-Onishi Nagatoshi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雨后的小憩-冯晓娜 2010

三场展览,对话材料——「泥土之相」「髹漆之意」联合开展

海大-简锦斯 2010

|郭国柱 周红 李为成

审核 |丁剑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