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千年古镇龙潭的古韵文脉

与栖霞山遥遥相望的龙潭,既是一处江滨胜地,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六朝古都的田野郊外。抖落岁月的浮尘,打开记忆的闸门,如果你跟随生长于龙潭的文史专家管秋慧走进龙潭,随着他的娓娓道来,可以让你认识龙潭的文脉古韵,让你重新认识不一样的龙潭。

重识千年古镇龙潭的古韵文脉

风光秀美的龙潭十景

位于南京远郊东部的龙潭,历史上曾是座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的千年古镇。明代永乐年间,龙潭镇上有位叫蒋用文的人,他以儒医被朝廷荐为太医院判,当时被誉为“博学而有文,清修而雅尚”。蒋用文很喜欢龙潭及附近的山水风光,他煞费苦心地把这些美景归纳总结为十景,还邀请文人雅士以龙潭十景为内容,吟诗唱和,辑集成《龙潭十景》诗集,也许是为了提高龙潭山水的知名度,他约请了明代殿阁大学士杨士奇为他的《龙潭十景》作序,这位后来成为四朝元老的台阁重臣杨士奇也十分喜欢龙潭的山水,曾长期居住龙潭,可以说龙潭的山水对他来说早烂熟于胸,从而画龙点睛,一气呵成。

杨士奇在《龙潭十景序》中写道:“南京出朝阳门,东两舍许,大江之滨有胜地曰龙潭,环龙潭之侧有石屋,有旗山,有华麓,有花洞,又有七星之山,三江之口,皆胜地也,山可以游,可以牧,可以舟,又有驿舍可以憩过使,丽谯可骋眺望,有三茅君兄弟及王荆公遗迹,可以慨想古人,又有道家礼斗之宫,可以游神于清净,而最胜者,夜籁俱寂,月上潮涨之际,可以坐观造化盈虚,消息之机。……”

杨士奇在龙潭的江边,面对夜空明月,潮涨潮落,发出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叹。而《龙潭十景》中借景抒怀的诗不知还留存于世否,但龙潭十景的范围颇大,东到今靖安的三江口,南至宝华山麓,西到摄山花洞圩,北抵大江,明代龙潭有水马驿站,南来北往使节必经龙潭,使龙潭让世人瞩目,宋朝在南京做过宰相的王安石一定也喜欢龙潭附近的山水,否则怎么会大老远跑到龙潭西侧的东花洞畔垂钓,给后人留下一个“王荆公钓台”的景点,从王荆公的临江独钓,可以想见宋时长江水直抵东花洞处,那么其时龙潭也是紧挨江边的了。现在从《龙潭十景》所囊括的区域,亦能看出明初龙潭在这一区域的统领地位。

重识千年古镇龙潭的古韵文脉

江南水乡的民国风貌

龙潭镇有“三步两桥,一步两月”。其两桥中有一个拱形石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了,另一座桥为司门桥,现今尚存,宋至明之际,龙潭一直设有巡检司,据推测,司门桥应建在“巡检司”门前,也就是说司门桥至少是明代的遗存了。相传古代长江里的小船,可一直上溯至司门桥下,镇上老人们说,司门桥畔原有一个小码头,除供客人上下船外,当地居民还在此码头淘洗,司门桥下的小河叫湾河。

另外,镇上还有两座民国时建造的桥,一座叫“黑桥”,建于1923年;另一座叫“龙潭大桥”,建于1937年(一说1938年),龙潭大桥侧面看上去是一梯形,上有水泥过梁,台阶规整,风格独特,桥梁下钢材上有“USA”字样,显然用的是美国进口的钢材。桥两侧的楼房亦为民国时所建,桥下为古代开浚的便民河,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许多搞运输的民船从河上行驶,现今早不见樯橹。龙潭大桥和附近建筑集中体现了古镇民国的风貌。

在龙潭镇上,与湾河平行的街叫湾河街,过去同镇上的南街一样,都是用小方石铺成,俗称弹石路。湾河街的尽头是定水庵,定水庵为宝华山隆昌寺的下院,在水运占运输主导地位的年代,定水庵专供南来北往僧侣挂单歇脚和收存隆昌寺庙产粮食之用,在龙潭及其周围地区有句俗语:吃不尽宝华山的粮,砍不尽宝华山的柴。不仅龙潭附近的田地,即便远在靖安,也有一处叫和尚田,据记载这和尚田过去就是隆昌寺的庙产田。

定水庵旁有一块镇人皆知的定水石,定水石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定水石与战洪水有关,传说体现了龙潭人对战胜洪水的精神寄托,定水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普查中被政府定为区级文化遗存而保护至今。镇上锥子山下的大士阁,建于清代,当初其功用除了让信佛者焚香朝拜,还可供云游僧挂单歇脚。锥子山尖尖的山石如锥子一般,当年矗立在江畔,山上原有一座石灯塔,供江上航船引航之用,山上还有一块飞来石,石上刻有“何处飞来”四字,相传为旧时镇上—谢姓镇长所题。

悠久沧桑的名胜古迹

龙潭南街至今还保留一座炮楼,炮楼四四方方,青砖砌就,面色黛黑,炮楼上还保留着四块碑石,内容为“山城毓秀”,从字迹看当为乾隆皇帝御题,然而,《南巡盛典》上未见记载,民间亦有“董其昌题写”一说,因为,董其昌曾在龙潭题过“涵碧楼”匾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龙潭为必经之处,龙潭行宫建造年代早于栖霞行宫,乾隆驻跸龙潭行宫,曾吟联句二对,一副为:冈峦萦绕桑麻富,洲渚参差帆桨通。另一副为“三茅天际青莲声,二水云龙白鹭飞”,乾隆下江南过龙潭曾留下“乾隆访父”等民间传说。

据介绍,镇上原有三道牌坊,老百姓俗称券门,虽不及皖南歙县牌坊群,但在江南地区亦属不多见,何况镇内还有一座进士坊,是为纪念明弘治三年龙潭镇同时考中两名进士所立,一为杨钺,一为赵钦,这二人一个任南京工科给事,一个任江西庐陵知县。一座小镇,一年同中两名进士,说明龙潭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其实,在明代龙潭镇还建过表彰科举中举的梯云坊、飞腾坊、步云坊和一座体现驿舍位置的驻节坊,进士坊直到1949年后才拆除,现仅留进士坊社区名,记载着小镇昔日的荣耀。

从进士坊往西,不远处还有一个老地名武圣庵,亦叫五圣庵。据龙潭上首村《大村曹氏宗谱》载:“当年五圣庵是供奉孔子、孟子、关羽、朱熹、岳飞五位圣人的地方。”在武圣庵南边的山坡上原有一座李阁老坟,县志上记载:“封柱国太师李镗墓在龙潭西新街口。”民国时期,历史学家朱偰的足迹曾深入到此,并拍照,收入他的《金陵古迹名胜影迹》。龙潭礼堂山上相传还保留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的擂鼓台。县志里曾提到的韩世忠在龙潭附近的黄天荡大败金兀朮,金兀朮妹妹遁入空门的金姑庵,还有娘娘观、三官庙等道家庙观。纪念“龙潭之战”的民国建筑——会师亭,中国水泥厂创始人之一的矿山主屠述三的小洋楼,龙潭金箔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