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大家好,我是陈社长,今天带来「再读三体」的第三部分,本次针对《黑暗森林》做一次全面解读。

错过前两期的朋友可以查看我的历史记录。

如果你读过刘慈欣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他很擅长描写发生在当代中国的,有着鲜活气息的生活,一种被现实往下坠着的生活。

同比较现实的《三体1》相比,《黑暗森林》则给人感觉不一样,在《三体1》里大家还需要结合现实的文革甚至是现代世界的虚拟游戏来跟随主角逐步地发现迷局的真相,而《黑暗森林》则已经构架出一个脱离了具体现实世界的束缚,充满诡局、冲突和不确定变数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基调是灰色,有着一些冷酷的法则和不远之后一定会到来的确定灾难,这些都是远远超过其他类型小说描写的爱恨、生活、道德,甚至是人性的主题。

正是因为这样的厚重质感,很多人都说《黑暗森林》有着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风格。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黑暗森林》故事本身已经离开了我们熟悉的21世纪初,进入了一个近未来的世界,这种状态会更加纯粹,大刘的想象力也可以更加集中在设置那些诡局和矛盾上,而不用去分心,再去描画一些我们熟悉的现实。

这样的创作难度当然更大,因为你要让读者信服一个虚拟的未来世界,而且沉浸于其中的规则,是比描绘一个构建在现实世界基础上的想象世界要难得多的事。

我觉得把雨果奖颁给《三体1》,可能是因为评委们对于神秘东方国度的科幻小说的新鲜感和猎奇感占了一部分因素。

特别是第一部里面对于文革的描写很能满足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窥探欲。系列的第一部属于拉起大幕的开端,而真正让人屏住呼吸的大量精彩创意都在《黑暗森林》里面。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阅读《黑暗森林》需要一定的智力与想象力,对读者会有一些挑战,但最终如果你接受了作者的挑战,在最后几页结局的时候,这本书会给你一个至高无上的阅读体验。这就像是一个思维游戏,如果读者能够跟上作者设置的线索,就能获得最大的阅读乐趣。

其实不需要到最后几页,《黑暗森林》里的创意随处都是,贯穿全书,一开始惊艳的,就是面壁者和破壁人的设定:

在第一部故事之后,地球因为受到智子无时无刻的监视,所以任何形式的与三体人的作战计划都不可能会起到作用。这也是大刘在上一部结局时给人类设置的一个巨大困境。

但智子有一个弱点,它无法进入人类的思维中,无法获取人类的想法。这样的话,人类就存在一种作战可能性:给与一个人最大的权力,可以调动最多的资源,作战计划就在他们脑中,任何人无法知道,人类就有可能出奇制胜。

听起来这样的作战方式太扯了吧,怎么可能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一两个人身上呢?

历史上其实真的有这种孤注一掷的作战方式的。在二战时的一些潜艇上,舰长会安排一个完全不重要的船员,告诉他最核心的秘密,比如鱼类的发射密码,或者潜艇的自爆密码,在最终的危急时刻,这个船员可能会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在《黑暗森林》里这样被授予巨大权力的人被称为“面壁人”,而代表三体文明要破解面壁人计划的人,就叫“破壁人”。这是个非常精巧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思维游戏。

所有的面壁人都会面临一个囚徒困境,就是你无法结束这个面壁游戏,哪怕你哭嚎着我要退出,别人也会认为“这是你计划的一部分”。

这种设定其实仔细想想,是与我们人类的交流沟通方式有关的。作为人类,我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其实是非常弱的,比如蚂蚁是靠触碰头部的触须来传递信息素从而交流,或者像小说里的三体人一样通过思维直接传播想法,这些方式都比我们现在使用的方式高级得多。

人类是靠语言来表达思想,这种每分钟只有几百字节的传播方式还有着极大的被误解、扭曲的可能,因为这样的生物特征,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想法,

所以才有了哲学家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都是基于这样的无法理解甚至是无法交流的情况,猜疑才会产生,也就有了冲突和矛盾:

比如在诺兰导演的

《蝙蝠侠:黑暗骑士》里有个经典桥段,反派小丑在两艘船上都装了炸弹。一艘船上载着普通的游客,另一艘船则载着罪恶的囚犯,两艘船无法通讯也无法和外界联系,船上都有可以引爆对方炸弹的开关,大家可以去投票按开关或是不按,如果你是船上的乘客,你会怎么选?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在这部电影里,因为电影本身要符合大众审美的主流模式,最终两艘船都选择了救赎对方,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而在另外一部电影《电锯惊魂》里,则完全不是这样的温暖。在电锯惊魂第四部,两个受害者在一间肮脏诡异的房间醒来,一个被缝住眼皮,只能说话,另一个被缝住嘴巴,只能看无法发声,两人同时被齿轮机关困住,在一定时间内,只有杀死对方才可以活着逃出机关,

这就是《黑暗森林》里提到的猜疑链,在信息无法沟通的太空中,即使是盟友之间,当完全无法交流时,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猜疑链。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大刘对于这样的猜疑链其实没有诺兰那么乐观,他猜想的人性选择和电锯惊魂里的设定是一样的,人会为了自己的生存,牺牲别人。

两艘飞船“万有引力”和“青铜时代”的互相攻击,就是这样的冷酷选择,在《黑暗森林》的世界里,是容不下道德的。

两个相隔不远的人类舰队是这样丧失人性的,更不用说宇宙间相隔数光年的文明了。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我在几年前第一次读到《黑暗森林》的最后几页时,真的被震住了,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转,与主角罗辑的一个计谋有关,

书里的三体人最后也悲伤地说:我们还是失败在计谋上。

最终罗辑在窥探到黑暗森林法则之后,运用这套法则,设计了一个非常震撼的对抗方式。

黑暗森林法则来自于宇宙文明的基本规划:宇宙社会学。

他有两条具体的原则:第一,生存是文明的基本需要。第二,文明不断的扩张和增长,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条是说,宇宙是个零道德的环境,生存第一。第二条是说,如果物质总量是受限的,那么所有文明总在发展和增长,当到达一个级别之后,就会对其他文明造成威胁,那么对高级文秘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把低一级别的文明消灭。

有人说不能交流和解释吗?不行,因为宇宙的尺度让交流变得不可行,于是会自然产生出猜疑链。宇宙就像是一片黑暗的森林,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隐藏着自己。

1950年的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是,突然冒出一句:到底他们都在哪呢?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费米悖论”的隐含之意就是说: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

换言之,就是这样:① 外星人是存在的,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处于某处了。② 外星人是不存在的,因为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而针对这个疑问,大刘的回答是:因为黑暗森林法则。

因为在无法交流又有资源总量限制的前提下,一片森林里的猎人都会躲起来,只有人类这样天真的初级文明才会主动向外发送信息。

大刘在《黑暗森林》这本书里,先是提出了最基本的宇宙社会学两大定律,然后在这样的定律之上进行思维延展,构想出了相应的技术爆炸和猜疑链假设,并且有了黑暗森林法则,然后再以这样的法则,设定了两个对垒的文明,和他们之间的种种诡局和计谋。

最后,再用一个基于黑暗森林法则的计谋将原先已经完全无望的败局瞬间逆转。能设计出这样故事结构的人,究竟长了个什么样的脑袋?


「再读三体Part.3」读懂之后才明白,罗辑可能不是真正的主角


贯穿全书的,其实正是这种冷静甚至是冷酷的逻辑,所以我觉得《黑暗森林》的真正主角并不是罗辑这个人,而是罗辑法则。

这个冷酷的宇宙,和它的冷酷逻辑,才是这本书真正意义上的主角。

三期的三体系列文章完结了,喜欢的话别忘了关注转发点赞!之后会推送更多的有意义有思考的文章,sk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