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明斯基時刻」的前世今生

經濟學家保羅·麥考利最先使用“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來形容俄羅斯金融危機以來,已有將近20年了。自那以來,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的研究常被用來解釋上世紀80年代末亞洲、隨後美國以及全球2007年遭受的數輪市場動盪。簡而言之,所謂“明斯基時刻”,是指信貸膨脹耗盡後資產價值崩盤的時刻。

明斯基於1996年去世,此後他的這一研究時不時地都會成為央行官員悲觀講話的主題,包括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L. Yellen)和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曾任職Pimco的麥考利解釋了,一旦出現這一時刻,風險承擔意願萎縮殆盡,將對市場和經濟帶來“各種各樣的後果”。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明斯基時刻”已成為國際經濟金融界的一個流行詞語。美聯儲前主席耶倫曾在2009年4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了“明斯基時刻”這個概念,那時她擔任美聯儲舊金山分行行長。她使用的是“明斯基崩潰”(Minskymeltdown)一詞。她說,海曼·明斯基有關金融崩潰如何發生的關鍵點是“資產價格泡沫”。“明斯基世界觀中的一個核心特徵是借款人、放款人和監管者在資產價格上漲時都被催眠般地引入到沾沾自喜的狀態。

2017年周小川曾在十九大金融系統代表團活動上對記者表示,如果經濟順週期因素太多,放大經濟波動,導致順利時期過於樂觀,可能積累矛盾,到一定時刻可能出現“明斯基時刻”的劇烈調整,這也是需要防止的。

這一警告與他在2017年10月15日的表態相比更為直白了。10月15日,周小川在華盛頓對中國企業表示,企業負債太高,需要降低槓桿。中國目前的債務總量已經達到了經濟規模的2.5倍。

然而,這並非明斯基與中國第一次被聯繫到一起。早在2016年4月,有兩份研究報告都提到了這一威脅 ,儘管兩者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

當時,Gavekal發表了經濟學家Jonathan Anderson的一份報告,報告標題就說明了一切:“明斯基時刻將降臨中國”。報告預計,可能在2020年之前發生全球經濟衰退。

大約在同一時間,沈建光等瑞穗證券亞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 Ltd.)的經濟學家則表示,高企的儲蓄率、資本市場發展潛力、外債水平低,以及解決過往危機的記錄意味著,中國可以避免出現“明斯基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