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棉輪出爲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2015年度以來,中儲棉公司堅定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儲備棉連續去庫存達839萬噸,激活了棉花產業,增強了複雜環境下產業運行的韌性,實現了“國家儲備棉輪換有關安排”政策的主要目標,是“讓市場在棉花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成功實踐。

中儲棉堅定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國儲棉去庫存勝利收官。2015年末,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積極服務國家宏觀調控,激活了棉花紡織產業上下游。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度,國內外棉價差保持在890元/噸、1355元/噸、1250元/噸範圍內,均明顯低於1500元/噸,阻止了外紗進口,為棉花及紡織企業,特別是紡織企業注入市場競爭活力。企業用棉量增加,開機率提高。2015年度,我國進口外紗203.75萬噸,同比下降12.4%。這是自2011年度以來,外紗進口首次年度同比下降。2016年度中國進口外紗進一步下降4.8%。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增加,企業信心增強。2016年四季度紡織企業開機率上升至77.20%,2017年開機率提高至79%以上,2018年一、二兩個季度開機率進一步升至80%以上。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佈的數據, 2013-2015連續三個年度棉花消費量為700多萬噸,國儲棉去庫存之後,即2016年度以來中國棉花消費量增加到800萬噸以上。

銳意改革、勇於創新,讓市場在國儲棉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2015年,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向市場連續規模性釋放儲備棉庫存,勢必對本已脆弱的棉花市場帶來嚴重衝擊,進而危及棉花及紡織產業健康發展。制定輪儲政策面臨兩難問題。如何實現儲備棉有效投放?在儲備棉規模性出庫進入市場的同時,如何守住棉花產業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破解兩難問題是實現《關於國家儲備棉輪換有關安排的公告2016年第9號》政策目標的關鍵。科學確定每日輪出掛拍量及合理制定輪出底價是破解問題的核心環節。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創新儲備棉輪出底價的定價機制,讓市場在儲備棉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並維護國內棉紡織企業國際競爭實力,採用“隨行就市動態確定,原則上掛牌銷售底價與國內外棉花現貨價格掛鉤聯動,由國內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和國際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各按50%的權重計算確定,每週調整一次”。即保證了輪出底價在隨行就市的同時,對內外棉價差形成有效制約。政策為棉花產業火車頭——棉紡織業注入競爭實力,進而激活棉花產業鏈。輪儲政策集聚了科學性、前瞻性、規範性及靈活性等眾多優勢,政策一經公佈得到市場及產業界積極響應。

儲備棉去庫存是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成功實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中儲棉公司切實執行國家宏觀調控任務,落實儲備棉輪儲政策。儲備棉輪儲政策抓住輪儲與棉花市場及產業鏈之間的核心邏輯,運用輪儲會議決策系統等政策工具,作用於中介目標,合理引導、科學管理市場預期,實現輪儲政策目標。輪儲政策創新了棉花產業宏觀治理模式,實現了宏觀調控機制化運行,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積極探索和成功實踐。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依然錯綜複雜,中儲棉公司將直面現實困難和潛在風險,充分研判國內外環境的複雜性和嚴峻性,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積極做好應對新困難的準備。中儲棉公司將進一步夯實大國棉倉,為實現十九大提出的我國發展戰略目標,“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促進國家棉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切實維護國家棉花產業安全,提升現代棉花產業治理能力。

(作者:中儲棉花信息中心 總經濟師 馮夢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