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紅旗渠培訓班側記

迎江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紅旗渠培訓班側記


迎江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紅旗渠培訓班側記


9月27日-29日,迎江區組織鄉、街,村(社區)書記以及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一行60餘人在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幹部學院參加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

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歷經10年,依靠人力、自給自足,修建了縱橫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引漳入林”工程。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聽故事,體會崢嶸歲月

在紅旗渠紀念館,全體學員參觀了“序廳”“旱魔”“奇蹟”“豐碑”“夢想”“精神”六個展區,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2000餘件珍貴的文物,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林州人民建造紅旗渠時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精神。觀看紀錄片《紅旗渠的故事》與話劇《紅旗渠》時,在全景式的敘述方式中,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縣長李貴、副縣長馬友金等一批黨員幹部在這段撼天動地的恢弘曆史中發揮的先鋒模範作用更是給所有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縣的各級領導幹部始終戰鬥在工程一線,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與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同群眾打成一片,把十萬人民的力量擰成一股繩;3萬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衝鋒在前,在紅旗渠工地上流汗流血甚至獻出了生命,充分發揮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黨員幹部肯搬石頭,人民群眾就願搬山頭!”這是龍獅橋鄉長青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幫在本次培訓裡最大的感受。

見英雄,觸摸黨員脊樑

在觀看《巍峨山碑·楊貴篇》之後,全體學員欣喜地見到了紅旗渠建設特等勞模——腰繫麻繩蕩身在懸崖峭壁之間排除險石的排險隊長任羊成,捨己救人的女英雄李改雲,繼承父親遺志的最年輕紅旗渠建設者張買江等3人。他們平靜地講述著當年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真實故事。數次“在閻王殿裡報過名”的任羊成堅定地表示,再來一次,他仍會第一個飛蕩在萬丈深淵上排險;為紅旗渠建設落下終身殘疾的李改雲不斷地在感謝黨和政府這些年對她的照顧;13歲就參加紅旗渠建設的張買江“不把漳河水引來,不敢回家見娘”的質樸話語無不體現出老一輩共產黨員堅定的信仰,極大地觸動了全體學員,學員們眼含熱淚,不斷地以熱烈的掌聲向這些老人致以敬意。

長風鄉柘林村黨總支書記陸淵說:“‘ 苦熬沒個盡頭,苦幹才有出路’。任老的這句話和尹志軍書記常說的‘挨著鞭子也是幹,扛著紅旗也是幹’有著同樣的精神力量。林縣人當年不修紅旗渠就沒了活路,迎江現在不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會陷入困境。同樣的路口,同樣的精神,苦幹實幹才是方向,我要把從紅旗渠扛回來的精神紅旗插在柘林的每一個黨員的脊樑上!”

走渠線,探索創業路程

巍巍太行山,壯哉紅旗渠。這是培訓班學員見到紅旗渠的第一感受。走在依山而建的渠線上,看著兩旁的懸崖峭壁,耳畔紅旗渠水穿山而過的輕響震撼了每個學員的心靈。百聞不如一見,我們無法想象當年的林縣人民是克服了怎樣的困難,才能建造出這樣一條充滿了生命氣息的天路水渠。爬過298級陡峭的臺階,步行3.9公里山路來到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前。一路上,培訓班學員或沉默思考、或激烈探討。有人說,只有走在紅旗渠渠線之上,才能真切地感受林州人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歷史傳承的精神源泉。

在當晚進行的分組討論上,華中路街道永勝社區黨委書記、主任童勁竹說到“林州人連紅旗渠都敢修,連紅旗渠都能修成。相比之下,我們遇到的困難哪裡還算的上困難?發展是每個地區面臨的共同挑戰,林州人可以自力更生,我們更不能‘等靠要’!”

本次培訓中,全體學員還到谷文昌故居、扁擔精神紀念館及“天路堡壘”——桃花洞村參觀學習,並聽取了周銳常等紅旗渠精神研究專家的講座。培訓過程中,全體學員表現出的良好學風和精神面貌得到了紅旗渠幹部學院的充分肯定,學院黨建頻道對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葉見軍和宜城路街道錢牌樓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李寶琴進行了採訪。

在培訓班的微信群裡,培訓班班長、區直工委書記江四順向全體學員提出了倡議:“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堅持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敢於爭先、一馬當先,全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把迎江建設成現代化濱江城區!”

總有一種精神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人變的堅強,總有一種夢想讓普通人變的輝煌!

前路可期,任重道遠。紅旗渠精神必將為迎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注入新的磅礴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