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作證|喊著奉獻的老闆,自己都做了什麼

我國是個熱愛喊“奉獻”,熱愛喊“犧牲”的地方。

在革命鬥爭時期,這麼喊很正常,一直喊到今天也很正常,畢竟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確還是需要“犧牲”和“奉獻”的。

我打心底裡尊重和佩服那些願意為國犧牲,為國奉獻,無怨無悔的人,尤其是那些在動盪鬥爭中被打擊被迫害但仍然不離開祖國,致力我國科學事業,不為錢不為名不為利的科學家們。

如果從上到下,所有喊著這個口號的人都能做到這件事,那我們不用到2049年就能實現既定目標。

最讓人擔憂的,是表面號召“奉獻”,實際一直“壓榨”。

奉獻和犧牲,在從前指的就是祭拜時供奉的牛羊,當然,最早的時候,是拿人做祭品的。

所以我更樂意用付出這兩個字代替。

很多私企也一樣,面試的時候就開始質問你願不願意“奉獻”,願不願意“犧牲”?

這當然是私企中最蠢的一種,因為聰明點的會在你入職後慢慢給你洗腦。

還有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把被壓榨的案例當成奉獻來做宣傳。

比如某員工懷孕後主動辭職,不給公司添麻煩;比如某員工爸爸死了但為了項目依然奮戰在崗位上沒有回去奔喪。

我每次看《感動中國》的時候,總會覺得很多人的淚點莫名其妙,只能說每次看完之後,我都會從未來的就業方向上刪除很多選項。

我們請歷史作證,來看看那些號召“犧牲”,號召“奉獻”的時代,都是啥樣。

漢文帝要搞什麼號召,通常都是先從自己做起。

他說要為國奉獻,自己想造的露臺也不造了,後宮妃嬪的曳地長裙也取消了,各單位削減開支預算,也是先從宮裡做起。

可漢武帝就不同了,他號召奉獻的時候,會順便賣賣官。

比如從秦朝開始的二十等爵,這是部隊中最榮耀的職級制度,完全靠軍功評定,結果被他拿來賣了,於是士氣為之一降。

漢文帝的號召,是替國家積累財富,共同致富,漢武帝的號召,是為自己積累財富,劫富濟己。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明朝首尾兩位皇帝。

朱元璋也喊奉獻,但他關愛百姓,打擊權貴,自己也以身作則,勤儉持家。他的早餐配菜是蔬菜+豆腐,他睡的床不加金龍,宮殿不加華麗裝飾。

百姓為大明奉獻,他也宵衣旰食,勤政廉政,允許老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國家有錢了,該發獎金髮獎金,該賞功臣賞功臣。

可到了崇禎帝那,國家窮了,拿不出錢來,崇禎要求官員們“奉獻”,官員尋找百姓們“奉獻”。有的大臣連家裡的鍋都捐出來了。

最後崇禎上完吊了,闖軍一查賬,崇禎的小金庫還在呢,百官的家底在國難期間反而見長了。

這就很尷尬了。

很多老闆學不會朱元璋這套,但學崇禎這套卻很專業。

他們有的跟你哭窮,說自己多難多不容易經費多緊張,告訴你你參與的這個工作多麼偉大,對全人類有著怎樣的意義,如果成功了,你就是人民英雄,就是救世主,就是愛國標兵。

他們有的跟你畫餅,我們項目前景多麼好,未來分成多麼高。

他們有的給你洗腦,強調你要創造價值,強調我們的平臺有多大影響力,你創造多少我們會回報你多少,不會虧待你。

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可能給你的不多,但遲早會給你。

可轉過身,經費緊張的他就給情人買了個LV新款。

比如出了災害,號召捐款,說是資金緊張——然後一轉身無償捐助別國幾百個億。

就算你忍氣吞聲,先參與工作,等你創造出價值後,他又會勸你再等等,因為目前正是什麼什麼的時候,反正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經費緊張,資金不足的時候,所以你的回報總是到不了賬。

但他們總有錢做點別的。

而且在他們嘴裡的你,要麼就是一直還有不足之處,還要努力,要麼就是一直表現不錯,至關重要,值得提拔,但不管是蘿蔔還是大棒,總是不會加薪的。

可等你忍無可忍,轉身奔著更好的環境去了的時候,他就會撇著嘴說:

你這個白眼狼,如果不是咱們平臺培養你,打造你,你能有今天,能攀上這個高枝?你想走,你以為我們這這麼好走的嗎?

說到底,還是覺得自己沒有“虧待”別人。覺得別人太功利,太沒有犧牲奉獻的精神。

當然,更怕的是你走出去以後,之前的洗腦都白做了。

畢竟大家發現你買了新車換了套很大的學區房,誰還樂意在這吃他們給畫的大餅呢。

尾聲

當然,就算他們真的自己帶頭做奉獻,做犧牲,也千萬不要想著要別人跟你一起“奉獻”。

大多數人都是俗人,沒有也不想有那麼高的覺悟。我們只是希望,我幹多少事,你給我多少回報,你覺得我要的多了,我換別家願意給的,你別罵娘就行。

當然,你要是問我婚姻能不能也按這個邏輯來,其實也可以,門當戶對也是有道理的,只是總有些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身價。

历史作证|喊着奉献的老板,自己都做了什么

你要說這樣的人都是小人,那我帶頭承認,我是個小人。

即使要奉獻,也要為對的人奉獻,比如處得好的團隊和領導。

你想走,他能夠理解,隨時放你走,也歡迎你常回來坐坐聊聊,你願意留,他絕不讓你吃不上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