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出了很多主意幫胤禛奪嫡,爲何胤禛繼位後要將他處死

在九子奪嫡中,皇四子胤禛能笑到最後,那是因為他有著高明的政治手段。而他之所以有高明的政治手段,《雍正王朝》的電視劇中說他有一位鄔先生。事實上,胤禛確實有一位謀士給他出謀劃策,但是,胤禛對這些謀士卻不怎麼待見,最後還把他處死。這是怎麼回事呢?

此人出了很多主意幫胤禛奪嫡,為何胤禛繼位後要將他處死

(九子奪嫡)

康熙末年,康熙兩立兩廢太子。太子位的空缺,讓眾皇子都有了奪嫡的機會,朝中大臣和皇親國戚,也紛紛捲入了這場爭鬥。

當時,戴鐸是胤禛府中的門客。他看到皇子奪嫡,而胤禛沒有什麼動靜,於是,悄悄給胤禛寫了一封密信。

這封密信主要是勸胤禛參與奪位,併為他奪位設計了四條密策:

一是要與康熙和眾皇子處理好關係,做到“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間,無不相得者。”只有拿捏好尺度,才能在奪嫡的過程中,既不會引起康熙的猜疑,也不會引發皇子們的敵視。

二是要和同事及下屬們處理好關係,這樣才會有好的人脈,名氣也自然會得到傳播。

三是不要貪圖小利,也不要道是論非,以免惹禍上身。

四是多提拔身邊優秀的人才,為將來儲備人才。

胤禛雖然沒行動,其實內心也在醞釀奪嫡計劃。戴鐸的這封密信,可以說與他做的不謀而合。

此人出了很多主意幫胤禛奪嫡,為何胤禛繼位後要將他處死

(戴鐸)

不過,胤禛這人藏得很深,他只是淡然地給戴鐸回了封信:“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況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圖之舉乎?汝但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語言,切不可動,慎之,慎之。”

胤禛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我才不願意自討苦吃,去爭什麼皇位!你要是為我好,以後千萬別再說這樣的話了,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話雖這麼說,胤禛其實也是按照戴鐸的說法來做的。他在工作上繼續勤勤懇懇,對待父親康熙極盡孝道,對待皇兄弟們也兄友弟恭。另外,他還四處修繕寺廟,為康熙祈福。總之,在眾皇子為儲位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在康熙眼中,胤禛就如春風一縷,可心之極。

不過,為避嫌,胤禛將戴鐸推薦到福建做知府。

戴鐸到福建上任後,去拜訪了一位得道高僧。接著,戴鐸又給胤禛寫了封密信,告訴他,自己和一位高僧見過一面,並且把胤禛的生辰八字給高僧看過。當時高僧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拿手指蘸了水,在桌上寫了個“萬”字。

戴鐸怕這封密信被人發現,做了個匣子。匣子下面有個隔層,他把信放在隔層裡,然後又在匣子中裝滿福建特產,讓人送到胤禛手中。

胤禛得到這封信後,還是什麼也沒說。

此人出了很多主意幫胤禛奪嫡,為何胤禛繼位後要將他處死

(胤禛)

戴鐸不想在外地,又給胤禛寫了好幾封信,在信中大吐苦水,說自己水土不服,自上任後一直生病等等。總之,要回京城。

胤禛耐著性子寬慰他:“將來位至督撫方可揚眉吐氣,若在人宇下,豈能如意乎?天下皆然,不獨福建為然也。”

戴鐸只能繼續留在福建。

誰知,戴鐸不消停,沒過多久,又給胤禛寫了封密信。建議胤禛推薦他做臺灣道,他的理由是,假如胤禛爭儲失敗,還能退居臺灣。

胤禛見了這封信,氣不打一處來!於是給戴鐸回了封信,表示:“你在京若此作人,我斷不如此待你也。你這樣的人,我以為士待你,你比罵我的還利害。你若如此存心,不有非災,必遭天譴。我勸你好好做你的道罷。”

康熙五十七年,戴鐸又有藉口給胤禛寫信了。這次他向胤禛彙報說,康熙最信賴的重臣李光地回福建老家,現在他又奉旨回京,據說是康熙為了立儲的事急詔他密議。我聽說後,趕緊去拜見他,想打探一下究竟誰能當大位,結果他說“八王爺最賢”,我便向他密語:“八王柔弱,不及我四王爺有魄力有能力,若是大人能在皇帝面前美言,將來必定富貴同享。”

此人出了很多主意幫胤禛奪嫡,為何胤禛繼位後要將他處死

(年羹堯)

戴鐸得意洋洋,他認為自己為胤禛奪位出了大力,可是胤禛見信後勃然大怒,斥責他:“你之生死輕如鴻毛,我之名節關乎千古。”

胤禛怎能不怒呢?他在康熙和皇子還有大臣面前,一直以“閒人”自居,為的就是給康熙等人假相。結果戴鐸卻和李光地說這種話,明顯就是讓他告訴康熙,自己有爭儲之心。所以,胤禛狠狠訓斥了他一番。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於暢春園,胤禛因“人品貴重,深肖朕躬”被指定為接班人。

戴鐸得知消息後,激動不已,深覺飛黃騰達就在眼前。可是,胤禛登基後,卻一紙調令將他又調往四川任布政使,不久又“發放與年羹堯軍前效力”。

戴鐸心有不甘,故意把胤禛曾回覆的密摺拿給年羹堯看,表示胤禛能當上皇帝,還不是因為我出謀劃策。

年羹堯不敢怠慢,趕緊上疏胤禛,胤禛得知後,便以“貪汙”的罪名,將戴鐸處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