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虽然有着很多的王朝,但是他们的国力差距却很大。一般情况下国力衰弱的王朝他的军事实力也很弱,但是有这么一个王朝,虽然说整体的国力很强,对外作战却从来没赢过,每次打输了都是靠赔款割地来保持自己的地位。大家一听就知道,没错,就是宋朝。

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大宋这个朝代很是奇怪,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她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马上皇帝,就是说他的江山是自己一步步的打下来的。按理来说开国皇帝是一个武功非常厉害的人,那么对于自己的后代教育也不会忽视这一点。可是自从大宋建立以后,几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就算是打赢了,也会给人家赔款。不过在这之下,老百姓的生活仍然非常的富足。

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可以说宋朝是一个最为美好的时代,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个时间上升了一大截。而且思想方面也得到了大大的解放,对于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也出现了很多的诗人。我们所熟悉的苏轼就是当中的典型。

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苏轼这个人本身就是富家子弟,祖上曾经在朝中为官。所以身在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和弟弟来到了京城,也就顺势参加了科考。当时的主考官是文人们人人敬仰的欧阳修,但是即便是他拿到苏轼答卷的时候,也呆了一下。

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随即想到,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一定是自己那个今年参加考试的学生,为了不落人话柄,所以就将这份试卷定为第二名。直到考生揭晓的时候,才知道这份答卷是一个仅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写的。经过一番交流之后,他对于苏轼这个学子更是满意,甚至还说过,这个人将来写的文章一定会名震文坛的。

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的肯定,苏轼的名声也在同一时间响彻整个京师。在这以后,凡是出自他手中的佳作,必然会传遍整个京城。但是天灾人祸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这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于是他只能暂时回到家乡,等到度过丧期之后再入朝为官。谁知替母亲守完笑,回到京城之后才刚刚被授予官职,噩耗就又来了,他的父亲去世了。总是造化弄人心,守孝回来的他只能再次替父守孝,这一去又是三年。

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等到他再次回来的时候,整个京城早就已经物是人非。原本看好他的欧阳修等人全部都受到皇帝贬谪。原因就是变法开始了,这些人全部都和当时的宰相在观点上存在着重大出入,眼看诸多前辈被迫离开,苏轼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更是一气之下上书说变法的各种弊端,这一切都被皇帝所厌烦。

此人有状元之才,却因文章写的太好,只能屈居第二名

自知无望的他只好自己请求离开京城,去杭州当了一个小官。但是他当官期间,政绩非常卓越,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皇帝在知道以后也知道这个人是个人才,于是就把他调到湖州去做官,苏轼知道之后肯定非常的高兴,当下就给皇上写了一封感谢信。

但就是这封信,却几乎要了他的命,苏轼是诗人,所以写什么东西都会在文章当中注入感情。就连官文和给皇帝的奏折也是这样,所以这封信就被抓住了,意思就是苏轼用词不当,在文中抱怨自己生活不好。有些人更是把他之前写的诗词都翻了出来,找出了很多类似于“谋逆”之类的话。一代才子也只能再次被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