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被误传的“瞎忽悠”

「汽车人」被误传的“瞎忽悠”

面对21世纪这场跨界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变才是永恒。

◎ 作者 牛一龙

“首先纠正一下你的说法,我没有抨击全部的新造车势力。”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最新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李书福强调:“互联网科技公司为汽车企业带来新的思维、新的商业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对此我们持欢迎的态度。当前中国进入电动汽车工业的投资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也搞得如火如荼,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

「汽车人」被误传的“瞎忽悠”

据《商业周刊》中文版2018年第15期(8月20日-9月2日)报道,这是李书福在回答如下问题作此澄清:“你经常在一些论坛或会议上抨击新造车势力,说他们在忽悠老百姓。为什么这么说?新造车势力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在欢迎、肯定的同时,李书福也指出,有些现象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比如有些新造车公司利用互联网概念、电动车概念以及借发展实体经济投资汽车工业的名义,想乘机变相捞钱,他们的目的不是造车。这种做法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4个月前,面对国内蜂拥而上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和接连跳票的现实,在北京车展前夕举办的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称,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汽车人」被误传的“瞎忽悠”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则回应,所有时代都会有新的公司,新公司新创新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或许是李书福的话被媒体拆解误读。他在一个多月后出席在重庆举办的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上修正:“当前中国进入电动汽车工业的投资者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一定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但是有些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不踏踏实实地投入到这一场竞争当中来,光是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炒不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实业就是实业,搞实业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实业赚不了快钱。”

李书福在多个场合讲到,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分成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主动改变而且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第二种是坚持传统思维,不主动改变或者想改变而不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造车新势力就是第三种汽车公司。这三种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同时展开竞争,最终谁能胜出,取得成功,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思维在行业很难取得成功。

由此看出,李书福对第一种汽车公司,特别是第三种汽车公司——造车新势力,还是持积极态度和看好的。

「汽车人」被误传的“瞎忽悠”

3月15日,吉利汽车在三亚举办的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发布暨2018款吉利博越上市发布会上,吉利CEO安聪慧在致辞时说,要把吉利汽车打造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科技型企业,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物种,吉利汽车就是造车新势力。

当天,吉利汽车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冯擎峰在接受记者专访说:“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那些造车的互联网公司是野蛮人。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吉利汽车也是野蛮人。吉利汽车通过和多家互联网公司共同开发,把互联网装进汽车里。”

最近两年,参加吉利汽车各种发布会、新闻会、沟通会的记者发现,吉利汽车越来越不像一家传统的汽车公司,更像是一家高科技互联网公司,其产品发布会也不再像是此前行业常见的自娱自乐、自吹自擂,而是一场颇具苹果味道的科普讲座和产品说明会。

「汽车人」被误传的“瞎忽悠”

面对21世纪这场跨界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变才是永恒。正像丰田汽车起源于一家织造织机的公司而不是汽车一样,作为经营这家公司的第三代丰田家族的人——丰田章男在今年1月称,要把丰田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变成一家出行公司,丰田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制造汽车,而是像谷歌、苹果甚至Facebook一样的公司。

传统汽车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仅是当前的新造车新势力,更不止于目前被外媒所统计的487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之一墙之隔的谷歌、微软、优步、华为、百度等新兴行业挑战者已把手和脚伸进智能汽车。

未来充满不确定、魔幻、憧憬,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8年跨年演讲会的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的结语,“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作者/牛一龙)【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