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记得上次看《西虹市首富》的时候,我觉得很不好笑,但我们办公室一个90后的小伙觉得很好笑,可见笑点这个事情因人而异。后来票房30多亿,也说明觉得好笑的人很多。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李茶的姑妈》我也觉得很难笑,从头尬到尾,“西虹市”好歹还有沈腾的表演撑着,支撑《李茶的姑妈》的我就不知道是啥了。不过“姑妈”在国庆的票房应该不用担心,毕竟大众对喜剧的需求是嗷嗷待哺。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麻花的喜剧里《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我是觉得好笑的,沈腾和马丽的表演很精彩,“夏洛”和“羞羞”的人物情感基础也比较扎实,夏洛和马东梅的关系,“羞羞”中马丽和艾伦互换身体后逐渐理解对方产生爱情的过程十分扎实。但是到了《西虹市首富》,沈腾扮演的王多鱼和宋芸桦扮演的夏竹之间的情感建立就比较跳跃,而《李茶的姑妈》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核心情感关系,莫妮卡和李茶之间几乎就是一夜生情,这种情感上的越来越速食也令我感觉麻花的喜剧在情感内核上逐渐变得空洞。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因为好笑不好笑,很多时候是靠段子,笑不笑也是全看个人,所以评价好笑不好笑完全是个人主观的。但是情感的铺垫是关乎逻辑的,逻辑不通顺的话,影响观众对人物的共情建立。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基本上麻花的喜剧都是一个巨大的小品,小品的不断抛出笑梗和架空式的故事、人物对观众频频好使是来自于春晚三十多年来对全国人民的成功洗脑,冯小刚也一再证明过小品式的电影是可以不断成功的,只要你使劲去咯吱观众的腋窝。

我倒不是说反感小品这种形式,毕竟你只要好笑就行。麻花的喜剧最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小品式的粗暴审美,毕竟从小品变成电影的时候,需要一些美感上的升华,毕竟我们准(伪)中产阶级喜欢的审美都是性冷淡北欧风,再不济都是日式小清新风格,觉得美得不得了的电影都是《看不见的客人》里那种冷冷的装潢,或是英剧《德雷尔一家》做旧复古的英范儿这种,不把自己和广场舞大妈区分出来的审美,我们是骨鲠在喉、难以下咽。》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看不见的客人》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英剧《德雷尔一家》

但《李茶的姑妈》带来的感受偏偏是上百个广场舞大妈一起挥舞着“大妈终极杀器”彩色纱巾的效果,李茶试住大别墅时开了所有酒、胡造一气的暴发户本色,让人无法相信真正的富豪莫妮卡能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看上他。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这种总体粗糙的审美是从《夏洛》开始就一路秉持的,好笑的时候我们能忍忍,不好笑的时候着实有掀桌的冲动。说到底,中国是一个太大的国家,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再到广大的农村,众口难调。属于中产阶级的喜剧是《喜欢你》、《撒娇女人最好命》那样的,当然票房只有区区两亿左右,和麻花动辄几十亿的票房无法相提并论,但如果下一部麻花是沈腾马丽主演且好笑的,我还是会买单的。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喜欢你》

看《李茶的姑妈》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不符合我中产阶级的审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