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萌物是有科学依据的!

“女孩子们不仅认为小动物很Kawaii,还认为对小动物说Kawaii的自己很Kawaii ”

这句话绝对能够入选坂田银时的经典语录,一点毛病也没有。

喜欢萌物是有科学依据的!

女孩子很容易被毛茸茸的萌物吸引,事实上,不仅是女孩子,谁又能抵抗毛球的诱惑呢?

不仅是猫猫狗狗,各种各样的微缩尺寸工艺品,也看上去超可爱,为什么我们好像很容易被较小的事物吸引呢?甚至还会觉得越小的东西越萌,最好是大眼睛、大脑袋的小动物。

1943年,奥地利道德学家 Konrad Lorenz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并将其称为“婴儿图式”,其原型就是人类的婴儿。想一想,我们看到如此幼小、脆弱的小生命,他们显得那么无助,让人本能的想要照顾他们,保护他们。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有利于人类繁衍和生存的进化,但这种婴儿图式太强了,我们很难不被吸引。

喜欢萌物是有科学依据的!

日本是萌属性的起源,马来西亚视觉工程研究所的主任 Adrian David Cheok曾研究过这种Kawaii(可爱)的流行文化,认为“我们不仅觉得其他人的孩子很可爱,还觉得小动物很可爱,尤其是小奶猫、小奶狗,因为他们与婴儿具有的相似的特征”。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只要是看起来更小的“婴儿”,我们都会想要保护它。有研究发现,我们在看到萌萌的小动物的图片时,会不自觉的微笑。也有研究证实,可爱婴儿的照片会触发我们大脑中负责预期奖励的区域,即伏隔核。可爱的东西还会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完成任务。

喜欢萌物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种婴儿图式还会将喜爱延伸到无生命的物体,圆圆的、胖乎乎外形的商品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参考《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形象,哆啦A梦的形象,比卡丘的形象。设计精巧、艺术性强的工艺品也会格外迷人,比如微缩城镇、玩具士兵和微型茶具。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可以在观察中获得“上帝视角”,更容易使我们产生满足感。

小动物还能激发我们的拥抱反射,但也有一些小动物,虽然尺寸很小,但完全不会引起我们爱抚的愿望,比如蟑螂、蜘蛛,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符合婴儿图式。当然也有人对这些动物情有独钟,但无法代表主流。

可爱的小动物、精心制作的小物品,不仅会激发我们的保护欲,还会引起我们孩子般的反应,让我们重新找到玩乐的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望与可爱的事物互动,也是一种童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