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街道:區域優勢顯著的城市「南大門」

2018-09-30 11: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胡媛 攝影 陳林旭 孫振華

南市街道:区域优势显著的城市“南大门”

大聯集鎮區域俯拍圖

南市街道位於東陽市南郊,從南大門出,途經南午嶺,繞過市區南邊的群山,南市街道的各個村莊便出現在眼前。南市街道總面積83.8平方公里,分大聯、南溪、槐堂三個工作片,轄25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總人口約4.48萬人。

南市街道的地理位置優越,是東陽市的重要交通樞紐,東鄰橫店鎮,南接南馬鎮,西接畫水鎮,北靠吳寧街道,高鐵(正在實施)、城際輕軌(正在實施)、省道東永一線、二線、稠嶺線以及規劃改造建設中的S39貫穿全境,另有義東高速、金義東快速通道已規劃設計,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槐堂以及南溪部分區域還是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高鐵新城所在地。

南市街道:区域优势显著的城市“南大门”

日前,記者驅車路過南午嶺,車輛川流不息,兩側的山峰綠意盎然,似乎在迎接著來往於217省道上的人們。沿著省道一路往南,南市街道的地界面貌便盡展眼前。據資料記載,南市街道素有尊師重教的傳統,鄉風文明,人才輩出,是一代報人邵飄萍、著名兒童詩人聖野、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的故鄉。教育,可以說是南市“名片”上的鮮亮一筆。

說起南市街道,不得不提的還有其紅木傢俱產業。近年來,南市街道的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現有工業企業435家,以家紡、磁性電子、皮具箱包、塑料塑膠、紅木木雕家具五大產業為主導。

在南市街道境內的217省道兩側,分佈著數百家大大小小的紅木企業。鮮亮大氣的招牌,獨具特色的紅木傢俱,都給過往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紅木傢俱產業是南市街道的傳統富民產業,通過近幾年的培育,已有紅木傢俱規上企業31家,其中大清翰林、國祥紅木兩家企業已成為產值超億元的精品企業。

南市街道:区域优势显著的城市“南大门”

憑藉著天然的地理環境優勢,南市街道的“特產”也獲得不少人的青睞。近年來,產自石盆村的“貢品”南棗聲名遠播。另外,石盆蜜棗也是聞名遐邇,獲得了許多消費者的喜愛。當地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蜜棗。每到青棗成熟的季節,農戶們將摘下的青棗挑揀分級,製作成蜜棗或南棗。

另一方面,南市街道還是個宜居宜遊之地。不僅群眾文化體育設施齊全,農村環境面貌也不斷提升。隨著醫療衛生保健機構的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也協調健康發展。

作為城市的“南大門”,南市街道的未來發展也在規劃進行中。“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是圍繞‘富美南市、精品大聯’的目標,加快推進高鐵新城、飄萍故里、紅木重鎮、南棗之鄉的功能定位,堅持大產業植入,全面推進南市街道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南市街道黨工委書記楊竹山說道。

其中,圍繞杭溫高鐵、金義東輕軌謀劃建設的高鐵新城,是實施“城區橫店一體化”的核心,也是東陽經濟發展、城市發展的主戰略。南市街道紫溪村是一代報人邵飄萍的故鄉。南市街道計劃在紫溪村打造中國記者村,挖掘和植入“記者”“新聞”等元素,並結合古村落的特色,著力打造一個文化豐富、生態優美、歷史悠久的“飄萍故里”。另外,南市街道將加快推進“紅木重鎮”功能凸顯,作為全市四個紅木傢俱主產區之一,南市街道的紅木產業要素集聚,產業鏈完善。南市街道石盆村以盛產青棗出名,現種植有青棗2000餘畝。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村民種植青棗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青棗種植已成為村民致富的好途徑,“南棗之鄉”因此而來。

楊竹山說:“南市將繼續堅持大產業植入,充分利用高鐵新城帶來的交通區位優勢,結合大聯片、槐堂片、南溪片的歷史沿革、自然環境以及傳統產業等,認真謀劃大聯片紫溪村、南溪片石盆村、槐堂片區域等村莊產業植入,促進‘一村一品’‘一產一業’的村莊總體發展目標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