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火了,仅一天

历史于她们不过沙粒一颗,而我们攥紧了她们的伤口

我在的城市里仅有不多的几家影院上映,上座率缺缺,我看时,片场人数不足五分之一,期间有人断断续续的走,完整看完者不多。

一对情侣在我身后坐着,离座时男孩问:“这电影好看吗?”

女孩儿说:“还好吧。”

纪录片之所以为纪录片,不过是因为真实。

而真实,才会让人感到无聊。

无聊到让人真切的体会那些垂暮之年的言语里,那些平淡到极致的对话里,隐藏着那些伤疤下被真实剖开的痛。

“慰安妇”,绕来绕去,终于还是指到了她们。

由北往南,穿越中国,影片里仅有十几位老人讲出那段故事。

《二十二》火了,仅一天

她们形形色色,个性迥异,到了暮年个个行动不便,岁月将少女催成皮肤褶皱的阿婆,这群遭受了苦难的女人们,用着各自的方式活了那么多年。

一位从韩国逃难而来的阿婆,由饥荒而来,千里迢迢,我曾经以为逃亡是由死往生的行为,她一路颠颠簸簸,在生的路上,要遭受饥饿和抛弃,来到中国也要经受时代的折磨。

战乱过了,韩国人叫她回去,她说:“我不回去,那里没有亲人。”她说:“我本姓朴,姓毛是我给自己取的,我爱毛主席。”当记者问她当年的事情时,她说年纪大了,都忘了。

但她说,她小的时候记性好,听什么歌听一遍就会唱了。说罢,她唱起来阿里郎。

阿里郎啊,阿里郎,你对心爱的姑娘一步三回头。

《二十二》火了,仅一天

也有根骨极硬的阿婆,她说日本人逼着要她嫁过去,她假装同意了,其实打算杀了他。之后她被弄残废了,日本人也死了。

山西的一位阿婆更有意思,她嘴硬的厉害,儿媳妇问她能下地不?她说,能,除了下地甚都能做。

当时我看着,笑出声来。

她确实嘴硬,性格更硬,年轻时嫁了汉子的第二年就被抓了,日本人逼她嫁过去,她说她去年才嫁了汉子怎么能嫁。于是一直被折磨到日本投降她才被放回来。

当时她笑着说:“他们打的不打了,欺负的不欺负了。”可扭头讲起回来后她老公对她说,回来好好活,是日本人逼你去的,又不是你自己去的,没事。

她捂着脸哽咽着,对镜头摆手说:“不说了不说了。”

还有更多的阿婆,她们在各自余生里过着,带着那个时代的伤痛。

《二十二》火了,仅一天

一位独居的阿婆,她一直一人独居在山上,一位志愿者每个月都要去看望她,至少一次,在得知她离世时,姑娘泣不成声。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志愿者姑娘是个日本人,她从09年开始做志愿者,直到如今。

一位阿婆生了日本人的儿子,后来她的小儿子对着那个“日本人”哥哥说,要雇个凶手杀了他。这个日本人就因为他的身份,直到七十多岁都没能娶到媳妇。

一位做志愿者三十多年的师傅,他说他起初了解到关于慰安妇的事情时,是想让日本政府道歉,还受害者们一个公道。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人的伤疤被人一次次的揭开,甚至影响了她们的生活。

他说:“如果我早知道现在会是这样的结果,我可能当初不会这么做。”

谁都没资格讲历史,除了亲历者,而历史对她们来讲不过沙粒,只有我们攥紧了这一切。

当我知道一位阿婆看到八十多岁的日本人穿着军装的照片,阿婆的反应并不是生气,而是笑着说: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没了。

我的眼泪快过思绪,好像听到有些事情终于落下帷幕。

我们总将“慰安妇”当做民族的耻辱,为了给她们讨回公道,我们高举正义的大旗,可时代将最残忍的一幕给了她们,之后生活也各自落魄,其实真正的痛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二十二》火了,仅一天

我本以为导演会将那些痛苦一遍遍,一幕幕的展现给观众,可他没有。

也许老人们的痛苦,从日本战败那天开始,从那句我爱毛主席开始,从看到日本人老了开始,一切对她们来讲,都结束了。

导演更多给我们看到的,是老人们垂暮时对过往的看法,她们的余生并不全是在痛苦中度过,那段历史带给太多人伤痛,可教训给人的,不是对对方的敌视。

我本是将那段历史带来的痛而产生了恨的。

可在结尾时,一位阿婆讲:“世界很美,吃野东西也要活着看看它。”

一位阿婆讲:“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因为一旦打战,会有许多人死去的。”

我在眼泪模糊中看完了这句话。

原来这才是老人们作为亲历者,想要告知后人的话。

如果觉得写的不错,可以关注我哦,记得转发,爱你哟!

记得上今日头条搜索[午夜酒馆]点击关注哦,你想看的这儿都有,你懂的!

《二十二》火了,仅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