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的航線變遷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1952年航線網絡圖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2015年7月23日生效的國內航線網絡圖

初創時期的新中國民航規模很小,僅有12架小型飛機和3條國際航線、9條國內航線。1950年8月1日,新中國開闢了兩條國內航線:一條是天津-北京-漢口-重慶;另一條是天津-北京-漢口-廣州。此後,又以重慶為基地,先後開闢了重慶通往成都、貴陽、昆明3條國內航線,以及重慶-西昌的地方航線。1950年7月1日,中蘇民航公司正式開闢了長達5100多公里的3條國際航線:即北京經中國東北地區的瀋陽、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到蘇聯的邊境城市赤塔;從北京經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沙音山達、烏蘭巴托到蘇聯的伊爾庫次克;從北京經中國西北地區的太原、西安、蘭州、肅州、哈密、迪化、伊犁抵達蘇聯的阿拉木圖。1952年7月7日,中國人民航空公司正式成立,將重慶-漢口航線分別延伸到北京和上海,後又開闢了廣州-昆明和廣州-湛江兩條航線。至此,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初步溝通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與西南邊遠地區的航空交通聯繫。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民航增闢了18條國內航線。1955年以後,西南地區以成都為基地,逐步擴展航線,先後開闢了成都-重慶-昆明、成都-重慶-貴陽、成都-重慶-昆明-南寧-廣州等3條國內幹線。同時還開闢了廣州-湛江-海口、烏魯木齊-庫車-阿克蘇-喀什-和田、烏魯木齊-阿勒泰3條地方航線。到1957年,中國民航已有國內航線23條,通航城市36個,通航里程22120公里。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1955年中國民航國內國際航線圖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1958年上半年,因業界“左”的浪潮和工農業生產的 “大躍進”形勢,民航開闢了更多的航線,安排了更多的班次。從1958年到1960年,全國先後開闢的省(區)內地方航線達47條之多,航線總長度為1.6萬公里。到1962年底,原已開闢的65條地方航線,縮減為26條,通航里程則減為4800多公里。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在外交上的“閉關自守”,中國民航在開闢國際航線方面受到干擾。到1973年只經營了通往蘇聯、朝鮮、越南和緬甸4條國際航線,通航里程一直徘徊在4000公里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線網絡又發展起來,到1987底,西安西關機場與國內26個城市之間已有36條國內航線通達,構成了以西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輻射航線網路。此外,還注重對貿和旅遊的發展,1978年10月,廣州至香港間開始了包機飛行。1980年正式開闢了從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至香港地區航線。1981年以後又增闢了天津、昆明通往香港的航線。到1987年,每週共有59個定期航班飛機往返於內地與香港之間。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國際方面,截至1987年,中國民航總共開闢了通往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蘇聯、緬甸、朝鮮、日本、巴基斯坦、法國、羅馬尼亞、埃塞俄比亞、南斯拉夫、瑞士、聯邦德國、菲律賓、伊拉克、阿聯酋、泰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科威特、意大利、土耳其、民主德國、加拿大等24個國家的39條國際航線,通航里程達到14.9萬公里。同時,有21個國家的航空企業的班機通航到中國。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民航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航班航線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左右。根據《201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共有定期航班航線3142條,頒證運輸機場202個;國際航線達到490條,通航世界各大洲116個國家,旅客吞吐量為8.3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為1356.08萬噸。

凡本站及其子站註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於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註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