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1952年航线网络图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2015年7月23日生效的国内航线网络图

初创时期的新中国民航规模很小,仅有12架小型飞机和3条国际航线、9条国内航线。1950年8月1日,新中国开辟了两条国内航线:一条是天津-北京-汉口-重庆;另一条是天津-北京-汉口-广州。此后,又以重庆为基地,先后开辟了重庆通往成都、贵阳、昆明3条国内航线,以及重庆-西昌的地方航线。1950年7月1日,中苏民航公司正式开辟了长达5100多公里的3条国际航线:即北京经中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到苏联的边境城市赤塔;从北京经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沙音山达、乌兰巴托到苏联的伊尔库次克;从北京经中国西北地区的太原、西安、兰州、肃州、哈密、迪化、伊犁抵达苏联的阿拉木图。1952年7月7日,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正式成立,将重庆-汉口航线分别延伸到北京和上海,后又开辟了广州-昆明和广州-湛江两条航线。至此,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初步沟通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与西南边远地区的航空交通联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民航增辟了18条国内航线。1955年以后,西南地区以成都为基地,逐步扩展航线,先后开辟了成都-重庆-昆明、成都-重庆-贵阳、成都-重庆-昆明-南宁-广州等3条国内干线。同时还开辟了广州-湛江-海口、乌鲁木齐-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乌鲁木齐-阿勒泰3条地方航线。到1957年,中国民航已有国内航线23条,通航城市36个,通航里程22120公里。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1955年中国民航国内国际航线图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1958年上半年,因业界“左”的浪潮和工农业生产的 “大跃进”形势,民航开辟了更多的航线,安排了更多的班次。从1958年到1960年,全国先后开辟的省(区)内地方航线达47条之多,航线总长度为1.6万公里。到1962年底,原已开辟的65条地方航线,缩减为26条,通航里程则减为4800多公里。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在外交上的“闭关自守”,中国民航在开辟国际航线方面受到干扰。到1973年只经营了通往苏联、朝鲜、越南和缅甸4条国际航线,通航里程一直徘徊在4000公里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线网络又发展起来,到1987底,西安西关机场与国内26个城市之间已有36条国内航线通达,构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辐射航线网路。此外,还注重对贸和旅游的发展,1978年10月,广州至香港间开始了包机飞行。1980年正式开辟了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至香港地区航线。1981年以后又增辟了天津、昆明通往香港的航线。到1987年,每周共有59个定期航班飞机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国际方面,截至1987年,中国民航总共开辟了通往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苏联、缅甸、朝鲜、日本、巴基斯坦、法国、罗马尼亚、埃塞俄比亚、南斯拉夫、瑞士、联邦德国、菲律宾、伊拉克、阿联酋、泰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科威特、意大利、土耳其、民主德国、加拿大等24个国家的39条国际航线,通航里程达到14.9万公里。同时,有21个国家的航空企业的班机通航到中国。

中国民航的航线变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航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航班航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左右。根据《201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3142条,颁证运输机场202个;国际航线达到490条,通航世界各大洲116个国家,旅客吞吐量为8.3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为1356.08万吨。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