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拒绝“水课”泛滥成灾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加强本科教育,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決取消清考制度。(9月12日 《新青年报》)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常态都是不同的。对忙于高考的学子来说,忙碌是常态;对很多大学生来说,盲目是常态;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常态。可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搞科研才是常态。都说教育是一项心灵工程,可见教师的职责是多么的重大,但由于科研成果是教师评职称的重要考核指标,不少教师无法在教书与科研之间保持平衡,二者择其重,造成了现在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风气,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师的心不在课堂,免不得“水课”泛滥。

何为“水课”?指的就是多数专业课皆由非专业的老师教学,普遍的特点就是课堂内容枯燥无味、课堂环境宽松。老师和学生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台上台下互补干扰。有的学校重视课堂的教学质量,专门设置了手机袋,要求学生上课必须手机入袋,可这强制性的手段带来的效果也并不乐观。有的同学乖乖听话交了手机,上课仍旧神游;有的同学则是耍起了小聪明,上交了模型机,有的甚至直接交了个手机壳。

这些其实都是同学们对“水课”无声的抗议,不想听但又不得不去听的痛苦让学生们备受煎熬。这感觉就像等待了一个礼拜的剧好不容易更新了,可还要忍受90秒的广告。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对老师来讲是浪费口水,对学生来讲是浪费时间,最后的成绩也不能代表什么。

撇去长达十二年的应试教育不谈,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真正开始自主学习的阶段。好不容易逃过了应试教育的“荼毒”,却又不幸遇上“水课”。教育部此番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整改,可谓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只有硬性规定的整改还是不够的,学习是自己的,最重要的还是自主学习,这样的生活难免是枯燥的、平淡的。或许平庸是生活的常态,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对抗平庸。(王婷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