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爱思想

孔子的仁爱思想

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的仁爱思想中,“仁”表达的是处理两个人以上的关系,处理人与人之间内在的道德规范,而“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内在的主体认同。

孔子的仁爱思想​他的仁爱思想由四部分组成,仁的内涵——仁者爱人,仁的原则——忠恕之道,仁的修为——为仁由己,仁的价值——杀身成仁。


孔子的仁爱思想

第一部分——仁者爱人,仁者爱人的背景是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奴隶主贵族不把人当人看,尤其是奴隶,
孔子的仁爱思想​所以孔子提出爱人的思想,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奴隶也是人。爱人包括俩方面,首先是要爱护别人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权,
孔子的仁爱思想​反对把别人的生命当成获利的工具。西方哲学家康德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我们爱人应该是出于真心的去爱他人。其次是尊重别人的人格,面对别人的乞讨时不应加以嘲讽。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为仁之本。“克己复礼”就是要做到克制自己的欲望,回归到以前的行为规范上去,礼乐制度上去,一个人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姐妹要有爱


孔子的仁爱思想​,如果一个人连家人都做不到爱,那么他还会爱别人吗?第二部分是仁的原则——忠恕之道,忠和恕为两个基本原则,忠和恕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阐述,忠是一种积极的原则,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发自内心的将心比心。而恕则是一种消级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者的目的都是要实现仁,但实现的途径方法有所不同。曾参说过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第三部分是仁的原则——为仁由己,为仁由己的含义有俩方面,首先,为仁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出发去实现仁义道德,其次是实现仁义道德要从内心做起,必须自觉自愿,内心的自觉自愿是一种自律道德,而不是他律道德,只有自律道德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第二是道德的形而上学根据,就是西方强调的内在根据,也就是上面说的两种道德(自律道德与他律道德),儒家强调的是自律道德。在这里,儒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强调人的社会性,都认为是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区别于动物,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最后一部分是仁的价值——杀生求仁,孔子是个道德理想主义者,道德至上主义者,道德绝对主义者,孟子也提倡舍生取义,认为在生命面前道德的分量更重,必要的时候要牺牲生命来践行道德,从而突出道德的重要性。

最后给大家安利一个特别好的转转二手交易网!可以淘好货哦!
孔子的仁爱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