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真的退步了吗?

用户8765432


楼主,你好,你的问题问得实在是太好了,以我个人的见解,华语乐坛还真的一直是退步的状态,反正感觉是认真做音乐的没几个,大多都是娱乐至上,根本就没有音乐圈,真是应了家驹说的那句话了: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音乐圈。这句话可以改成:中国只有娱乐圈,没有音乐圈。非常适合现在中国的音乐圈。

先说说艺人的表面现象。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男艺人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感觉特别不爷们,染个头发,化个妆的,走路扭扭捏捏的,一点都不爷们,都没有个男人该有的气势。一个个都打扮的粉粉嫩嫩的,俗称“小鲜肉”。

再说说做的事情,今天离婚上头条吧,要不明天出轨上头条吧,好像都是在炒作,不炒作就上不了头条,群众也是,关注点不在作品上,而是在艺人的私生活上,我现在想想真是可怕。国家大事不关注,净还没关注这些不痛不痒的事情上。

要是说好好做音乐的,我觉得梁博还是一个优秀的音乐人,这几年就专注做音乐,也不上什么娱乐节目上,感觉还不错,是一个称职的音乐人。也有好的作品,像《男孩》还有《日落大道》都还不错。

其实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敬业就可以了。现在好多音乐圈的人应该去当演员了,真是活着就像演戏。


低音張老叁000


题主的问题提的好。

其实在小编看来,并不是华语乐坛退步了,而是我们都陷入了一个怪圈。

由于网络时代的发达,有些专心创作的歌手改了自己的方向,如果网络发展的再慢一些,我们可能还能够每年等一张周杰伦的新专辑,然而现在网络的发达,CD和卡带销量大跌,也是中国市场没有对这些创作型歌手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创作型歌手挣不到原来他们在发行专辑时所挣到的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自然从来如此。

所以,就该想其他的办法了,比如上综艺,比如拍电影,比如广告代言,比如商演捞金。导致现在的娱乐节目“日新月异”,并没有太多的娱乐了。

每周一看明星们评论新人唱歌,每周二看明星们出去旅游拍成纪录片,每周三看相声演员们争相比赛,每周四看明星们带着孩子玩这玩那,每周五看明星们围坐一团,随意找个话题喷上一个小时,下面观众哈哈大笑,每周六看明星们参加个什么节目,猜词游戏,每周日再看明星们竞赛答题,看谁答得多。

所以,他们的时间都是在飞来飞去,不如之前网络发展并不好的时代了,每年每月还能有专属的时间来写词作曲。没有时间来写剧本等等等等。

正所谓,原来的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了音乐圈。beyond就发布过一首歌曲,叫作《俾面派对》。就是讽刺香港的娱乐圈,音乐圈动不动就一个party,动不动就有一场宴会等等。

现在这种风气已经完全蔓延到了中国大陆的音乐圈,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街头巷尾的流行度高的音乐了,某短视频App里唱的是个什么,实在不能苟同。

《小苹果》之后再无神曲了,全国大妈都在等着呢。

而现在,我们都是翻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音乐来满足自己的耳朵,我想知道大家,是不是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几首张学友张国荣,周杰伦,林俊杰。而现如今刚发布的一些音乐,少的可怜吧?

如今的华语乐坛,可能是真的退步了吧,该醒醒了。

就此。


旅行者周刊


十年前,我们的华语流行音乐圈汇集了大量的音乐人才,周杰伦同时代的王力宏、陶喆、SHE、梁静茹、孙燕姿等音乐人都处于创作的巅峰期,像李宗盛、罗大佑、庾澄庆等前辈音乐人还时不时有不错的作品问世。虽然当时的版权保护不力、盗版横行,音乐圈生态不是很好,但那时的人才汇集、创作激情也有,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后来,随着周杰伦、王力宏、孙燕姿、梁静茹等陆续结婚生子,他们有的开始转型变成了综艺咖,有的处于半隐退状态。我们喜欢的杰伦,结婚以后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大家喜欢的“特立独行”的青年人,在大家心中,他开始变成一个暖男,一个父亲形象。

身份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早期的专辑从《Jay》《范特西》《八度空间》到《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萧邦》等,从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专辑名称上,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个充满少年感的形象。更不用说,这些专辑中像《东风破》《七里香》《夜曲》等那一首首经典传唱的作品。从2012年的《十二新作》开始,到《哎呦,不错哦》《等你下课》等,开始变得“土味十足”,歌曲《算什么男人》《鞋子特大号》《不爱我拉倒》等,让人隐隐的觉得有一股油腻味道充斥其中。

另外,华语音乐圈人才的流失和断层加剧,让我们已经与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彻底作别。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乃至在我们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名字罗大佑、李宗盛、王菲等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许久,周杰伦那一代的音乐人也逐渐萎缩。我们曾经喜欢的那个充满诗意的歌曲年代已经逐渐远去。在综艺选秀盛行的时代,简单的粗暴的口水歌开始烂大街。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式的歌曲便能称之为诗意满满。

人最不能抗衡的,便是时代的发展大势。从《青花瓷》到《不爱我就拉倒》,从“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到“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好胆你就麦造”,也许我们正进入一个诗意匮乏、口水歌流行的时代。


影视口碑榜


私以为i

华语乐坛从未退步也从未消失,认为退步者,只是因为如今的华语乐坛已经不是我们当初7080后以为的华语乐坛罢了。

现代华语流行音乐始于崔健罗大佑邓丽君。

我们在资源匮乏,人是铁饭是钢,我是革命一块砖的年代,忽然听到了,情爱,反抗,批判。无异于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呐喊。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我们越来越多了接触到了欧美的音乐,披头士,鲍勃迪伦,枪花,bon jovi 卡朋特,也经历了中国的摇滚十年,校园民谣十年。四大天王的年代刷新了我们对于偶像的认识,对于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

我们从0开始,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是新的。

再后来我们经历了陶喆周杰伦王力宏R&B大行其道,出来了一大批tank,蔡旻佑,后弦,许嵩,张栋梁,范逸臣唱作人。

到如今,周杰伦承诺不发专辑只出单曲 ,陶喆隐退,王力宏只开演唱会的时代,好像也只有林俊觉方大同萧敬腾在苦苦支撑。

其实不然,华语音乐只是变得更多样更丰富了而已。

我们总是吐槽EXO那几个霸占娱乐圈,但其实华语音乐远不止如此,前年的民谣崛起,出了赵雷李志,马頔,宋冬野,陈粒。去年的说唱 崛起,出了成都说唱会馆,海尔兄弟,gosh,红花会。还有默默耕耘的热狗,葛仲珊。

还有重金属的ak47 左右乐队等还是为重金属音乐努力奋斗。

再现如今的今天势必很难找到,大家大合唱周杰伦青花瓷的时代了。因为音乐更多样了,大家的选择更多了,你再也找不到当初匮乏年代大家一起唱童年和甜蜜蜜的时光了。

华语音乐缺的不是音乐类型,不是好的音乐,而是好的音乐奖项,在金曲奖式微又任性的今天,势必要做出一个同格莱美一样的多样性音乐风向标。才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好的华语音乐。而不是左右右手一个慢动作,跟我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华语流行音乐从不消亡,只是沉寂,沉寂只为等下一次的爆发。

就让我们期待它爆发的那一天。如同当初老崔老罗一般,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不知unknown


退不退步不敢瞎评论,也没资格,要是个人觉得,我的回答“是!”

想想当年的华语乐坛,真的是好歌层出不穷,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那时候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手: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王力宏,罗志祥,张杰,陶喆,蔡依林,she,梁静茹,张惠妹,等等……就不一一说了,那时候的歌曲都是靠听,没有像现在说看脸,鲜肉层出不穷,真正有实力,有代表作品的能有几个?全靠粉丝盲目追捧,而当年的歌手都是靠实力!实打实!甚至很多很出名,传唱度很高的歌曲,我们都不知道歌手的名字,却会唱他的歌。而现在活跃在荧幕前的新一代歌手们,我们知道他叫什么,却不知他有何作品,也或许是我们太落后,没听过。现在综艺节目火爆,多数歌手都是靠参加综艺而火,也可以这么说,反正都是明星,歌手,或演员,对于想出名的,只有背后有人推,或者颜值,他们首选都是参加综艺节目,因为容易火,火了你出首歌你就是歌手,而且是很火的歌手,演个电影你就是演员。现在能算的上很流行的歌曲并不多,而且网络歌曲风靡,00后喜欢听网络歌曲,喜欢看小鲜肉。所以总结起来华语乐坛在退步!综艺开始泛滥!直播,短视频之类也拔地而起,它们也将成为传播音乐的不错途径!我们该庆幸走过了一个华语乐坛的巅峰时期!或许还会有下一个,但这一个是我们的青春!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一架开往童年的时光机


答案是肯定的,我印象里记得华语乐坛最巅峰的一年是2004年,那年出的随便一首歌放现在都能吊打华语乐坛!现在的所谓歌手让我们一起去学动物叫,那也叫歌?那些歌手干脆直接去学狗叫,一起汪汪汪吧!


生如夏花1995686


现在的乐坛这么说吧,去抖音一个星期,再好的歌都能给你听恶心了


B-91


华语乐坛真的退步了吗?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我们让我们回顾华语乐坛40年,看看华语乐坛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80年代,华语乐坛的第一次大规模兴起是以罗大佑崔健为代表的创新派,用极具前卫的曲风跟批判性的歌词把华语乐坛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让华语乐坛不再是靡靡之音,也影响了后来的无数创作者。


90年代是华语乐坛的巅峰时代,受到了80年代的启蒙,也冒出了无数的音乐人,台湾的李宗盛张雨生郑智化周华健为代表,大陆的摇滚乐也是人才辈出魔岩三杰黑豹唐朝,香港四大天王为代表。大陆跟台湾注重原创,香港更注重造星,可以说这也加剧了香港乐坛后来的衰败。

00年之后就是就是华语乐坛衰败的开始,因为不注重原创导致人才枯竭,香港乐坛是衰败最厉害的,只能靠陈奕迅一人苦撑门面。94年之后摇滚乐也没落了,内地乐坛汪峰跟许巍算是新纪元之后知名度比较高的摇滚歌手吧,但是却被观众称之为伪摇。台湾音乐却又迎来了一个巅峰,就是以陶喆周杰伦王力宏为代表的rnb的流行。从90年代的百花齐放到00年之后只有台湾苦撑华语乐坛了。

08–12年这个几年比较特别,因为互联网的崛起,出现了一大批的网络歌手,其中以许嵩汪苏泷徐良本兮等为代表。打着非主流的旗号吸引了很多的年轻小歌迷。虽然被嘲笑非主流。这也为后来华语乐坛的音乐数字化做出了贡献吧。

12年之后就完了,华语乐坛乱套了,由于韩流来袭,我们直接学起了韩国那套快餐文化,其中以鹿晗吴亦凡tf等为代表。以前的音乐人不管水平如何,最起码还是有音乐追求的。到了现在歌手简直就是个副业了。都去上综艺拍电视圈钱去了。出个专辑就是找别人写好词曲,然后花重金请欧美制作人来制作。最后脑残粉们一顿猛吹。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华语乐坛,就是青黄不接。不能一概全论,但是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情况。现在是个挣快钱的年代,认真静下心来去钻研音乐的太少了。



年诚娱乐


华语乐坛确实没落了。本人从千禧年开始听音乐,买专辑,说说自己的体会。

说来惭愧,听的第一张专辑是陈慧娴的,买复读机“学习”时随机送的。而后,家里的邓丽君、郑智化、李宗盛、张学友等都被听了个遍,这些磁带都是我父亲的。

自己买的那些唱片,刚开始那段时间听张信哲比较多,原来那已经是Jeff最后的辉煌。后来听见了周杰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张专辑每首歌都烂熟于耳,我也同时发现,周杰伦的歌声充满了家乡的大街小巷。

那几年男生还有陶喆、王力宏、林俊杰、Eason,女生有Jolin、Twins、孙燕姿、SHE,能听的歌有很多,能听的人有很多,大家讨论得很多,比较得很多,但是周杰伦还是那个站在巅峰的男人。这中间还有个火遍中国的超女,春春、笔笔、靓颖也还能凑活听听。

十几年过去了,身边能听到有宣传的年轻一代有张杰、华晨宇、TF、鹿晗、吴亦凡……恕我直言,前两位唱功还行,后两位这个不知道能不能算歌手,中间这个毕竟粉丝还是很多的。这五位只是被想起来的,还有很多没能一下子就想起来的。

总体来看,现在这个乐坛,比较过于注重“唱功”,你看我们现在有很多歌唱类综艺节目比如《我是歌手》,全都在唱唱唱,歌手没什么新歌,都在彼此pk“演绎”一首首经典的老歌。当然作为歌手唱确实重要,但比起十年前的百家争鸣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也有几个创作型的,许嵩、汪苏泷等,但还是只能归到小众一类去,和周林王陶等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但话又说回来,其实歌手能不能个个都像周杰伦词曲包办并不是最主要的,你看90年代香港乐坛张学友、刘德华、周华健等他们也并不是创作型,但他们却把华语乐坛推向了顶峰,他们卖力地唱是一个方面,他们背后还有一大堆优秀的音乐人在为他们保驾护航。所以现在问题还是出在了整个音乐产业上。

现在的音乐人们太忙了,歌手有数不清的节目要参加,制作人们有数不清的评委要当,反正音乐界就我们这些人,大家拉拉关系客客气气,一起挣大众们的钱。明星效应高得不可思议,动动脚趾头都能挣钱,还有谁会专心做自己的音乐呢,谁还会想着一定要做人民群众满意的音乐呢?鹿晗说这张专辑我是用心做的,你信?

归根到底,现在的音乐界也和其他产业一样,一切向钱看,浮躁不堪。这些人不是喜欢音乐,是喜欢钱罢了。

当周杰伦中断了一年一张专辑的传统以后,我们发现他的一首一发的新策略我们也不得不接受。



我也看天下


不知道,反正通过抖音、头条等大流量APP火起来的音乐相当一部分是民间歌手原创并唱火的,反正我爱听这种,倒是“市面上”的歌手并没有推出太多火热单曲,开演唱会的那就那几个,新人里能独当一面的歌手凤毛麟角。华晨宇算是一个,单与他同龄的还有谁呢?与这些有公司包装的歌手所耗费的资源比起来,他们的产出实在低的可怜,所谓各种“新人”歌手,既没有创作能力,唱功也因为年轻还没有磨练出来,就算翻唱(有公司的歌手大概是不能翻唱的吧)也没法唱火一两首歌。以前也是听周杰伦啊SHE啊这一代歌手过来的,现在新出的歌手哪里还有几个能堪大任的。选秀也不好好选,各种炒话题带节奏,上个热搜一俩月能美死,然后又销声匿迹。过了一年半年的又换个人继续炒。反正主办方、投资方有钱赚,至于新人?棋子而已,没有价值了换一个就是,反正都排着队等出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