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雲儒評《柳青》:永遠和鄉親們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柳青是我非常敬仰的前輩作家,四、五十年前有過多次交往。我去過他札根的長安縣皇甫村,到過他家居的中宮寺。我去為《陝西日報》文藝副刊組稿,他說稿子不是“組織”出來的,生活中有了感受自然會寫,寫了自然會寄給你們。幾個月後,他竟然以自由來稿的方式給我們寄來了《飼養管理三字經》,那是他訪問了許多老農飼養員後總結出來的飼養經驗。這稿件離他的作家的身份似乎有點遠,卻離農村農業農民很近很近,讓我這個從大學剛畢業的編輯吃了一驚。

那正是三年困難時期。我國農村牲口瘦弱,這是復壯牲口、發展生產最需要的稿件,農民群眾最歡迎的稿件,我們立即加按語在《陝西日報》刊登,之後《人民日報》《延河》雜誌等全國報刊廣泛轉載。我第一次感受到,像柳青這樣的作家,遠不止有文學的輻射力,他的視野,他的精神,輻射著整個時代生活,輻射著人民群眾的疾苦。我先後還聽過他幾次講話。每一次都有智者和哲人的深邃,也有實踐者的切實。我感受過他的倔強、銳利而專注的目光,這種目光似乎能穿透你的靈魂,讓人終生難忘,自慚形穢。

柳青的藝術形象,在他去世整整四十年之後,就要在話劇舞臺上再現了。我帶著極大的期待,走進西安新城劇場。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柳青》這個戲,好處是可以集中寫人,集中寫一個人,應該說比較好處理。但是它的難處,卻是要寫一個非常不一般的人,寫一個人格非常豐富、精神生活非常深刻的人,而他本身就是一位擅長開掘人物靈魂的作家,那是需要在地層深處打油井的功力的。在這個作家背後有著半部現代文學史和現代社會史。而柳青所輻射的那個時代,又是一個在前進中充滿了坎坷、充滿了複雜性的時代。它讓人懷念。又讓人擔心重演。讓人激情勃發,又讓人沮喪迷茫,還讓人在沉澱中清醒。是那樣一個時代!

作者的任務實在太重了,我真擔心著唐棟,卻也放心著唐棟。唐棟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從陝西這塊土地走向軍旅,從西部走向全國,從小說走向戲劇。以恆定的高水平創作和多部精品,成為中國話劇百年評選出來的五十位代表性藝術家。唐棟寫戲,常常出手就是“高原”,打磨打磨就可能成為“高峰”。對他豈但放心,有的是滿滿的信心。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戲寫的果然好,真好。寫出了一位把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的作品《創業史》粘連在一起的作家。寫出了一位連血肉帶筋骨與大地和人民生長在一起的作家。寫出了一位永銘初心而不隨風倒伏的堅定成熟的革命者和深邃的思想者。寫出了他在人生顛躓中內心的衝突和苦悶,那是智慧和思考的苦悶。寫出了整整一個時代,一個曲折的、多難的時代,歷史潮流沉沉緩緩在各種喧鬧中向前流動的時代,一個讓人欣喜,讓人遺憾,讓人不停扣問的時代。

話劇將柳青作為那個時代、那塊土地忠誠的兒子所具有的內在氣質,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了。柳青像一顆生命力極強的種子,在關中平原深深紮下自己的生命,勃發出碩大的蔭蓋,狂風暴雨可以折斷她的枝葉,卻撼不動、搖不倒他入土極深的軀幹和根系。全劇出入於《創業史》與皇甫村,出入於父老鄉親與三秦大地,出入於角色的內心和時代生活,又融匯於劇本的主幹情節,投射為角色的心靈光影。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在舞臺敘事手法上,行家們稱此為“嵌套”“疊套”,我想,其實也可以稱之為雙重或多重空間的交錯展示。這個空間也是多重的,包含著現實的、心理的、感情的和意緒的多個層面。柳青創作境界和人生境界的交錯展示,作家寫作《創業史》的過程與《創業史》書中的內容交錯疊套。多條敘事線索相互交織,最終聚光在柳青的形象上。這一雙重空間交錯展示的敘事方式,在戲劇結構上很有新意,令全劇增色多多。

劇中的柳青,作為那個時代的觀察者、記錄者、書寫者和表達者的角色身份,和他作為實踐者、變革者、反思和深慮者的角色身份,也雙重交織地凸顯出來了。話劇追求的遠不止於讓你景仰一位革命作家,主要的是要激發你去思考這位作家。思考他的思考,思考他思考的那個時代,思考那個時代給後代留下來的思考。這才是被話劇典型化了的柳青,藝術形象的柳青。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劇作家緊緊地抓住了柳青這個形象獨有的深度,而舞臺呈現的各個元素在導演的統籌和演員的再現中,又致力去表現這種深度,這個戲便在讓我們回眸那段歷史的過程中,重新體味了那個時代在坎珂中所含納的更深刻的東西。極左思潮和極左路線釀成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個時代的災難,也是國家發展的坎坷。由於它“觸及靈魂”,滲透到文化和精神的各個層面,給我們民族造成的創傷是深度的。這個戲啟示我們,柳青所遭遇過的,那個時代所遭遇過的,千萬不能重演,不能夠讓柳青們和皇甫村的父老鄉親們,不能讓發展中的祖國,再度承受一次打擊了。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為了下一步把戲打磨得更好,我也想提供一些建議。第一,全劇在內容上厚實,札實,切實,也要防止過實。劇情的發展要有節奏,有張弛。要留下更多的空間和靜場,以便於人物內心世界得到更充分的展現,讓已經形成的戲劇情勢得到更充分的展開和延伸。

第二,柳青在我印象中,是那種深慮型、智慧型的文化人。一方面他能像老農一樣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另一方面他的內心世界又有著相當明顯的哲理色彩、思考氣質、老到又睿智。他對錯誤潮流的看法和思考,不見得都要採用高昂的方式來表達。應該更多的採用柳青方式、柳青風格,尋找到格言、智言、哲言和冷幽默的表達渠道。現在已經做的挺好,還有空間加強。

第三,整個演出在音量和動作上還可以適度控制。起承轉合、輕重緩急的對比和反襯還可更明顯一點。我印象中,柳青不是一個高喉嚨大嗓門兒的人。他在創作中氣場十分強大,文學之外卻不喜歡張揚,有著一種熟透了的沉穩。

讓我們都像柳青那樣,永遠和鄉親們一道趷蹴在土地上!

肖云儒评《柳青》:永远和乡亲们一起趷蹴在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