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两小学试点课后服务 破解“三点半难题”

下午3点半,小学生放学了;下午五六点,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长们疲于奔命。长期以来,“三点半现象”成为困扰中国家长的难题。有的家长硬着头皮请假早退,有的请老人帮忙接,还有的花钱交给托管班……

“三点半难题”有解吗?不少家长希望学校能提供课后服务,缓解难题。近年来,教育部门也逐步探索化解“三点半难题”的思路和措施,尽可能通过开设“三点半课堂”等方式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昆明市坚持试点先行,教育行政部门从去年4月至今通过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已现雏形。

两所市属小学按4原则试点课后服务

去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在借鉴先进地区课后教育辅导经验基础上,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去年4月,昆明市开始在师专附小和中华小学等两所市属小学试点课后服务。

两所学校按照“家长自愿、免费服务、学校统筹、经费保障”的原则,针对课后家长照看有困难的在校学生免费试行。课后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此后,昆明主城各区教育局也已着手试点工作。

市属两所学校开办的免费课后服务,让学生在下午3点半放学后有了去处,解决了接管问题,让很多家长“竖起大拇指”点赞。

学校开设“三点半课堂”

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课

每周二、四15时30分,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四(6)班学生赵禧萌快速收拾好书包,就赶往339教室,因为她要去参加机器人及编程课,和同学一起为自己设计搭建的机器人编入程序。


昆明两小学试点课后服务 破解“三点半难题”

中华小学“三点半课堂”。 记者王俊星/摄

像赵禧萌一样,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的2551名学生中,有2511名自愿选择参加“三点半课堂”。

中华小学校长朱跃利介绍,学校以4部分课程设置构建课后服务体系,包括专题的课后辅导、兴趣班、节假日活动和以家长志愿者形式开展的课后服务。如白龙潭校区,49个教学班均开设了不同形式的课后服务,加上绘画、啦啦操、声乐、足球等15个兴趣班,学校每天放学后共有64个免费的“三点半课堂”开课。白龙潭和滇池星城两个校区加起来共有104个。

“哆哆哆、来来来、咪咪咪,小眼睛要看,小耳朵要听……”在师专附小,三年级的小学生正随着合唱老师的手势进行发声练习。师专附小校长刘春伟介绍,自启动课后服务以来,师专附小将看护学生和开发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对课后服务示范项目和课程体系重新梳理、重新架构,在每周一至周四15:50~17:00开设美术、健美操、武术和主科辅导等50余门课后服务课程,每名学生每学期可选择一至两门特色课程,两个校区共开设100余门特色课程,122名教师全员参与其中。

在所有课后服务课程中,孩子们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自愿自主、理性选课,认真对待每一门“放学课”。

教师和家长各展特长

课后课堂上开课授艺

中华小学负责“三点半课堂”授课的大都是学校教师,他们根据个人特长开设课程,如定向课的教师李昀,曾有参加国际定向赛经历,所以他开设了这项“冷门”却备受学生欢迎的课。

在他的课上,孩子们需根据地图在校园内寻找打卡点,用最短时间完成所有打卡任务的学生就能胜出。五(7)班的尹艺蒙说,通过定向课,自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课后能有1个小时用来运动,让我的身体更健康,而且爸妈也可以安心上班,不用急着来接我。”

除了学校教师,家长也成为“三点半课堂”的“特别讲师”。六(6)班学生家长王苏苏就是其中之一,她带来了袜子娃娃手工课。“我们这个班的家长,只要有特长都可能被请来讲课,除了手工,还有讲安全的、讲环保的……无论是谁接到邀请,都会很高兴。因为能参与到孩子的集体生活中,陪伴他们成长,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而且学校开办‘三点半课堂’,也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她说。

政府派发“大礼包”

孩子安全了家长难题解了

在师专附小足球场上,上了1年足球课的赵同学对训练内容如数家珍。如没选兴趣课,师专附小的学生放学后还可留在本班教室自习,在语文或数学老师的看护下完成家庭作业。80%的学生能在教室做完当天的课堂作业。“现在知识更新快,我们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有时也无能为力。有了课后服务就避免了家长和孩子在作业问题上‘鸡同鸭讲’,让家长也轻松了不少!”五(1)班田杨润泽的妈妈说。


昆明两小学试点课后服务 破解“三点半难题”

师专附小“三点半课堂”上,学生在学跳舞。记者李海曦/摄

一名全职家长说,让家中老人来接,或是就近送到“小饭桌”或托管班不是长久之计,不仅增加额外开支,孩子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课后服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三点半”接送孩子的压力,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更为家长减压。

坚持这样的陪伴,对师专附小的122位老师来说并非易事。教师每天早上七八点到校,中午陪孩子用餐、午休,学生放学后则要备课、批改作业、参与教研活动……如果还要加上课后服务,工作量确实不小,但是,不少任课教师认为,课后服务的成果会反作用于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难得的学习机会,老师也积累了更多教学经验。

朱跃利说,“三点半课堂”开设后,学校在学生、家长中做了调查问卷,家长满意率为100%。“还有的家长在反馈意见时,直接说‘这是政府给我们的大礼包’。家长说他们的难题解决了,家庭更和谐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程度也大大提高了。”今后,中华小学还将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创新服务形式,为家长带来更多便利,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余苏晏 杨艳萍 实习生冉光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