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國學,學個皮毛就好,入戲太深反受其害!

我女兒接觸國學的時候她還不會說話,我經常讀或背一些國學的內容給她聽,家裡也會經常放一些音頻,很自然的她上幼兒園之前她就很擅長這方面,記得是在託班的時候,有一次幼兒園裡面吃紅豆粥,老師隨口說了一句:“紅豆生南國”,然後一個小朋友就順著說出了全部詩,老師很驚訝,託班的孩子大多還在說不清楚話或尿褲子階段,然後就在朋友圈發這個事情,讓大家猜是我們班哪一位小朋友,我本能的覺得應該是我女兒,就沒有參與猜,過了一會,老師果然公佈是她。

孩子學國學,學個皮毛就好,入戲太深反受其害!

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她的性格是內向的,因為小時候都是隻有我一個人在帶她,她的專注力一流,可以專注一件事情很久,看書或聽我講故事多久都不會分心。但是出去外面玩的時候或者在幼兒園的表現都是內向的孩子,不是說內向不好,只是所有的媽媽心思都希望孩子不僅優秀,還要快樂,有一個很好的人際關係,於是我開始反思一定是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國學、私塾、經典、傳統等等,這些經過千年考驗並且流傳下來的東西固然好,但是現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與時俱進,詩書養心,但是一定不能整日之乎者也,這有違時代。

堅定了這個信念之後我幾乎停止對女兒國學方面的薰陶,當然,只是暫停,把大多數的時間的精力都投入到現在化、國際化的一些事情上來,包括我們交到一對外國母女做朋友,英語自然跟了進來,以前我是幾乎不準女兒吃糖、吃零食、玩IPAD、看動畫片等等這些事情的,我也放開了一點控制,讓她多多嘗試不同的東西帶給她不同的感受。之後又給她轉了一所幼兒園,給她換一個環境,也鍛鍊一下她的適應能力,我不認為孩子內向就不要讓她接觸太多陌生的事情,相反這樣的孩子更需要一些刺激和鍛鍊!

孩子學國學,學個皮毛就好,入戲太深反受其害!

中班開始,女兒情況好轉了,她的開朗性格很受小朋友和老師的喜歡,大膽敢說話,一改從前老師口中不愛說話的內向性格,各方面表現的都很優秀,用老師的話說,她是班時各方面都數一數二的孩子。我想國學墊底還是對她有幫助的,但是國學裡面為人處事的規則和意境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實踐的,所以高尚的,庸俗的,都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可能有汙泥和嘈雜的才是真正孩子所要面對的人生,不管環境怎樣,雙腳只有踩在地上才踏實,國學裡面的高級智慧可處事人技巧,可以日後慢慢感受。

最後我提幾點關於小孩子學國學的建議:

1、練韻律,培養語感。中國的白話文才推行了100多年,國學經典中的韻律和節奏都是孩子學習語言朗朗上口的最好範本,除經、詩之外,中國的對聯,對仗工整,平仄有序,如果哪個小朋友能背下來100幅中國的名聯,恐怕這個功夫在日後的溝通、寫作中都是一個絕活。

再有就是快板,快板也是一個韻律感十足,生動有趣味的東西,語言能力的提升不侷限於國學這一種形式。

2、不要深解意。教育孩子的那個人最可怕之處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明明都沒有明白多少卻硬要給孩子講出幾分道理,不如等孩子長大後自悟其中味。

3、少背多讀多聽。不要以為學經典就是要背下特別多的東西,就對於小小年紀的小朋友來說,多聽多讀有很多時候她們就會順其自然的記住,強求記憶有時會使孩子反感,隨著她們慢慢長大,逐漸在背誦方面提高要求。薰陶還離不開一個前提,就是父母一起聽,一起念,最好先孩子一步背下來,像我和女兒背東西我是從來不拿書的,走路上,坐車途中,隨便就可以念起來。

4、變成故事。很多時候女兒是完全不知道我在給她講一個傳統文化的事情的,因為我都把它們講成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講了很久故事後我再告訴她媽媽用古人很簡短的句子來概括一下,這樣一來,女兒反倒覺得好神奇,也想自己也說上幾句。

5、擺正心態學國學。孩子學國學不是為了當國學大師,成為王守仁、南懷瑾那樣的聖人和大師,而是陶冶性情,讓她們長大後有一個賢者的情懷,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站在一個超然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我覺得這個比什麼都寶貴。

來自己親身的體會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歡迎高人指點我育兒方法!謝謝!

關注我了嗎?

孩子學國學,學個皮毛就好,入戲太深反受其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