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殺功臣到底爲了什麼?

憤怒的小於


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國原則,大略可以歸納為“五防一封”。五防即:防權臣,防女禍,防外戚、防宦官、防蒙古。一封即分封諸王。

大殺功臣,正式基於“防權臣”。

權臣即是功臣,而大多又是武臣。朱元璋既馬上得天下,又非讀書人,因此看不起知識分子。因而統一天下後,大多信任武將,但朱元璋對功臣猜忌心很強

洪武五年六月,朱元璋已規定這些功臣九個不許:

其一,不許接受公侯金銀、衣物、錢物;

其二,不私役官軍;

其三,不許公侯之家強佔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蕩及金銀銅場、鐵冶;

其四,不許內外各衛官軍於非出徵時,於公侯門首侍立聽候;

其五,不許功臣之家管莊(田)人等,倚勢在鄉欺毆人民;

其六,不許功臣之家及親屬人等,倚勢凌民,侵奪田產財物;

其七,不許功臣之傢俬役佃戶,隱蔽差徭;

其八,不許公侯之家欺壓良善,虛錢實契,侵奪人田地、房屋、牲畜;

其九,不許功臣之傢俬受人田土,接受投獻等。

當朱元璋掀起“胡藍之獄”以及“空印案”、“郭桓案”等案件,誅殺功臣時,他提出的罪名,則遠遠超出了九個“不許”了。胡惟庸的罪名,不僅是“通倭”、“通蒙”,恐怕連“奸臣”也是硬湊上的。實際上是相權過重,引起君主的猜忌,君主是不會把權交給異姓人的。他要掀起不停頓的種種案件,把異姓功臣統統殺掉,以保住朱姓江山。經過他十幾年的清洗,“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武將更幾乎被殺光了。

朱元璋清除異姓元老的步驟是先殺文臣,次殺武將。及至他的幾個大兒子秦王、晉王、燕王均已長成,可以單獨承擔出征和守邊的任務,幾名與蒙古作戰的大將,才最後一一處死。


鄧海春


晚清學問大家錢名山有詩題名《讀夏節愍公集》:“志士難運落日戈,大明碧血滿山河。一朝忠孝刀碪盡,我恨高皇造孽多”。

這詩不只是感慨夏完淳忠烈的。是借題發揮,意謂朱元璋生性殘暴、刻薄寡恩,對於功臣和文士動輒殺戮,視同草芥,但是當明王朝垂危之際,卻有無數義士挺身而出,喋血刀碪,聯想起朱家的寡恩慘酷,使人傷有餘恨。


朱元璋之嗜殺,還能為了什麼呢,脫掉那些為他層層裝飾的底褲,說白了就是為了”家天下”的一己私利。

朱元璋是以“奴”視臣民的。他以布衣無賴為天子,仰功臣得天下,胸懷又無帝王之寬厚恢弘,內心的自卑又適足以助長他暴戾之本性,是以一旦功臣的工具性已利用完畢,徑行殺戮毫不在意。藍玉、胡惟庸、常遇春、徐達、李善長、李文忠,一一陷入魔窟,橫遭屠戮,連死法都是千奇百怪,沒有“人”的尊嚴,更別提“國之重臣”的體面了結。

他不但疑功臣,還疑可傳達“意見”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對南方人。劉基、宋濂皆凶終隙末,高啟、張羽均不得好死。連宮廷大畫師盛著只是畫壁沒讓他百分百滿意,也格殺勿論(“後畫天界寺影壁,以水母乘龍背,不合旨意,被殺”)。朱元璋那股威猛苛暴的殺氣,殺得朝野內外只能唯唯諾諾,大臣家裡都備有棺材,每天上朝前哭哭啼啼和家人作別,因為不知道此去是否還能回來吃飯。

朱元璋這個人,我的看法,從來沒得曲辭,他殺功臣,目的自然是為了獨菜;但是他的精神狀況,說白了也是個獨夫民賊中心理變態者。


我們談中國歷史,總認為到了近代,才落後於世界。

我自己淺薄的看法,從來不認同這種表面的印象式觀察。實際上,自朱元璋建明,中國的政法文化早已徹底墮入專制毒菜的深淵,國家肌體的核心徹底紮根下了那些反異見、反人性、反理智、反社會、反道德的頑疾酷病,以至於最終會走向愚昧捱打的近代,實在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宿命。

即便是到了當下,優良政制的成立理想,百年來步履維艱,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這種自朱元璋以來的傳統沉珂在困擾著我們,陰魂不散;中國歷史要走出三峽,路途還很長、很深、很曲折,裡面有太多的暗礁險灘,何去何從,“音調未定”。

朱元璋從未死去。

2018,5,26,午前閒敲

感謝關注、點贊,更歡迎留言交流與批評!

劉愚愚


眾所周知,歷史上最疼愛子孫的皇帝怕不是就屬朱元璋了,這位大明朝的開國皇帝為了自己子孫的安寧,在位時把權貴刺頭全部殺得乾乾淨淨,留下的都是聽命的軟蛋。他對他的子孫卻是無比的疼愛:大明剛剛建立,還沒封功臣,就先把自己的子孫加官加爵,一個個都封了王;並且要求法律和官府對皇族沒有約束力;在俸祿上也是遠遠高於前朝,皇室成員10歲就可以拿到俸祿,結婚甚至還有鉅額的賞賜;宗室不用工作,僅僅享受皇上給他們創造的幸福即可。對於皇室的優待可以說是創歷史新高,難怪明人皆嘆“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明太祖武皇帝朱元璋)

然而好景不長,宗室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建文帝看這宗室都膨脹了,自己的皇位都可能不保,於是開始搞削藩。結果燕王朱棣爺在燕京振臂一呼,名曰“靖難”,一舉攻下南京,自己當了皇帝。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女人依靠跳脫衣舞上位,那她上位以後第一就是禁止別的女人再跳脫衣舞。”成祖爺就是如此,他怎麼上位的他也知道。於是就開始嚴密的限制王府的行動。皇室成員的日常自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成為了高級囚徒。王爺們又不能幹別的,只能靠生孩子賺錢,因為多一個孩子國家就會多發一些賞賜和俸祿。利之所在,人爭取之。於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生育競賽就開始了。各地的王爺們為了生孩子很多都不擇手段,招納妻妾、強搶民女,排班臨幸、提高效率……

就這樣,最強的晉王府的慶成王生了一百多個孩子;他的子孫也成功繼承了他的生育功能:他的孫子高達160位;他的曾孫更是有510位……創下了明朝皇室的生育記錄。別的王爺也不甘示弱:第二位的周王府到了萬曆年間加起來總共有32000多人。

皇室人口的爆炸自然會出現很多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國家財政出問題了。隨著宗室越來越多,俸祿也是越發越多,國家的財政一直陷入困境,按照國初規定的俸祿來算,雖然國初官員的俸祿低得很,可是宗室的俸祿高的很;宗室的俸祿差不多是官員的7倍,甚至放到明朝後期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宗人府和禮部的官員也是因此十分困擾,自己的工資都發不下來,宗室們還經常跑來討說法,自己也說不清怎麼辦,只能幹受氣。

(明代藩王使用的奢華用具)

上面所說的一方面,皇室雖然一直在向國家討錢,可是他們自己也佔有著大片的土地,自己也間接地經營著很多買賣。最後被做“福祿宴”的福王,佔據了洛陽以及周邊的大片良田,河南省一半以上的良田歸各個王府所有;景王、潞王佔據了湖廣的大片領土;還不僅僅只有皇室,最著名的孔家也可以算是和皇室並駕齊驅了,山東良田也是多半歸孔家所有。皇室佔據大量的良田,可是這些地都是不收稅的。宗室越是佔據良田,國家越窮;國家越窮,越拿不出養宗室的俸祿,宗室越把矛盾傾瀉到今上和政府身上。最慘的就是那幾個皇族爆炸增長的省份了,山西晉王府國初每年只需要一萬石,嘉靖年間到了八十七萬;河南的周王府從一萬石到了六十九萬。

南方的省份還好,北方的省份的百姓就是水深火熱。連年的天災、政府的苛捐雜稅、皇室的壓榨,已經讓百姓難以生活下去。晉、豫兩個省份的稅收全部用於王府開銷都不夠;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竟然出現了全國之力養一家一姓都不夠的奇葩事情。有遠見的大臣們紛紛提出這個問題,但是卻毫無辦法。

(明代晉王府規模宏大,建築華麗)

不僅僅是土地,皇室甚至把手伸進採礦業、貿易和手工業,他們和商賈勾結,對朝廷的礦產巧取豪奪,又由於他們包庇黑惡勢力,成為地方黑社會的保護傘,官府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在寧化王府還出現了王府管家毆打布政使的荒唐事情。甚至王府公然搶劫,勾結土匪,地方官員為了活命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搶奪良田、勾結富商、對國家資源巧取豪奪、包庇黑惡勢力,皇室仍然不滿足自己的貪慾,怎麼辦?跑到皇帝那裡哭窮。皇帝只能把各個地方的稅務權力給他的這些好親戚們:周王擁有開封的課稅權、平遙王說自己家裡人太多,窮的揭不開鍋,皇帝把黎城縣的一年商稅給了他……

皇室王爺們上躥下跳,在地方縱橫霸道,在天子面前哭窮,終於獲得鉅額財富。其中富甲天下的福王,金錢百萬,“朱玉貨賂山積”,這僅僅是明朝眾多王爺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可以想象這些大小王爺和宗室們加起來,就像大明王朝體內一隻巨大的寄生蟲在吞噬著它的身體。

不過,兩百多年的歡樂,宗室們最終還是要還的。當了這麼久活神仙,有人終於想著把他們拽下來了。明末起義軍揭竿而起,明王朝頃刻土崩瓦解,這個朝代的身子骨早就被各種蛀蟲吞噬的七七八八。自然,這些吃的最肥的蛀蟲也成為了農民軍最喜歡的獵物。生得多,自然也殺的多,山西皇族數量龐大,在農民軍攻克山西全境以後,殺宗室就像殺羊羔,僅僅在山西境內,就有一萬多宗室被殺。福王朱常洵貌似還被煮了做成了“福祿宴”,如今這個天下鉅富的王府就僅僅剩下一座石獅子,靜靜地躺在洛陽民俗博物館裡。這還僅僅是李自成這個“不噬殺”的人乾的。

(闖王怒斥朱常洵)

那些碰到張獻忠的王爺們就更慘了,殺王爺的方法玩出了花,有把頭剁了掛城樓的;還有扔湖底種荷花的,林林總總;最後再把王府財產付之一炬。

就這樣,朱元璋子孫兩百多年造的孽,終於在農民軍的屠刀下和熊熊大火中給那些貧苦的老百姓還了債。可是誰能想到,當年朱元璋起義高舉的就是“打倒蒙古貴族特權”這面大旗呢?真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參考資料:《明代宗室藩王綜述》、《明史》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戰爭史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為了朱家王朝的長治久安,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全和統治。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哪朝哪代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麼明朝也一樣不例外。在與元朝、張士誠、陳友諒等敵人幾十年的鐵血戰爭中,朱元璋成長為了一代英明偉大、殺伐果斷的開國皇帝,但同時徐達、常遇春、李善長等人也因為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而成為開國元勳,威望極高,朱元璋同他們在戰場上一起廝殺,可謂是同生共死,也因此他們打心裡服朱元璋,也只有朱元璋可以駕馭得了他們。

朱元璋是個眼光長遠的君王,殺功臣也是為了後代的長治久安。不像他自己那麼嚴厲殘酷,他的兒子朱標寬厚仁愛,同時也是馬皇后所生,深得朱元璋的喜愛,但是一旦自己死了,朱標即位後,以他的性格和能力未必能鎮得住那群功勳顯著的開國元老,到時候就可能會出現功高震主或者爆發叛亂的危險。

在電視劇《朱元璋》裡面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片段,太子朱標對朱元璋說“陛下過於殺戮,恐有傷和氣”,朱元璋便找來一根佈滿刺的荊棘讓朱標拿起來,朱標不敢,這時,朱元璋說“你不敢拿,那就讓我來幫你把這些刺都拿掉”,說完就撿起來用手捋掉刺,頓時鮮血直流。然後,朱元璋說到“我幫你殺掉的那些人都是危險的小人,他們就像這些刺一樣讓你扎手,只有除掉這些刺你才拿得住拿得穩”,太子恍然大悟。


所以,我相信朱元璋並不是對這些功臣有什麼深仇大恨,他們一起出生入死,早已是感情深厚的好兄弟。可是為了朱家天下的統治,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三爺觀影


朱元璋大殺功臣,形式上有兩種,一是叛逆,二是貪汙,但核心只有一個——維護自家的皇權!


朱重八是窮孩子出身,一步一步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內心對未來即充滿希望的,但也是擔憂的,於是時常各種懷疑。

來看一組朱元璋時間點:

1328年 朱元璋出生

1356年 朱元璋稱吳國公 28歲

1362年 胡大海死

1368年 朱元璋稱帝 年號洪武 40歲

1369年 常遇春病死

1375年 劉伯溫病死

1377年 鄧愈病死

1379年 殺汪廣洋!!

1380年 殺胡惟庸!!大案之一

做《昭示奸黨錄》三卷

——1382年 馬皇后病死


1384年 李文忠病死

1385年 徐達病死

1390年 殺李善長!!這位開國第一公已經七十歲了,還是被滿門誅殺。

——1392年 朱標病死,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1392年 沐英病死

1395年 殺馮勝!!

1395年 殺藍玉!!大案之二

此案做《逆臣錄》,有一公十三候二伯:開國公常升,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永平侯謝成、宜寧侯曹泰、會寧侯張溫、懷遠侯曹興、西涼侯濮興、支平侯韓勳、全寧侯孫恪、瀋陽侯察罕,徽先伯桑敬、東莞伯何榮。

1395年 湯和病死

1398年 朱元璋病卒 71歲

這些列出的都是大幹部,實際上還有很多人被殺,一個“殺”字背後,基本都是滅族,而且各種株連。這些反叛罪名是否成立呢?他們的動機又是什麼?


幾葦渡


朱元璋殺功臣是為了什麼?

朱元璋殺人大概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官員貪腐。明朝建立初期,貪汙腐敗問題非常嚴重,朱元璋誅殺貪官最大的兩起案件是空印案和郭桓案,誅殺的人有七、八萬人。這種人該殺!


另一種是有不滿情緒,這種人是對自己所得到的利益不滿,威脅到朱元璋的統治或是領導權威。如邵榮、趙繼祖、朱文正及廖永忠等人。這種人也該殺!
第三種情況是以後可能對明王朝有威脅的人。太子朱標,性格懦弱,朱元璋擔心朱標以後執政不能駕馭這些功臣,於是就炮製了胡惟庸案,誅殺了一批功臣。在朱標病逝後,繼承人變成了皇太孫朱允炆,他的性格更加懦弱,也讓朱元璋更多了一份擔心,就又炮製藍玉案,這兩個案件就殺掉了四萬餘人,功臣也所剩無幾了。這種情況該不該殺,還是由你自己來判斷吧。


蕾姆西瓜


朱元璋大殺功臣,是為了鞏固政權、懲治腐敗,還有就是為子孫翦除權臣。

1、鞏固政權;

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朱元璋和劉邦都是布衣天子,得天下後都同樣大殺功臣。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鞏固政權。


朱元璋的起點是極低的,所以,他和一起打江山的大將們的起點都一樣,從無到有,一起血拼出來。

得天下後,朱元璋當上皇帝,而當年出於情義、或出於敬佩,投身他旗下的大將權臣們難免會成為驕兵悍將。畢竟,當年要不是他們,哪有朱元璋?

出於這層面的考慮,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威信和政權,才會大殺功臣。


2、懲治腐敗;

朱元璋大殺功臣的另一個要因,就是嚴懲腐敗。清朝文人抹黑朱元璋時,將這一點刻意淡化或者抹去了。

其實,朱元璋本來也可以借鑑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但是,對貪腐深惡痛絕的朱元璋,是絕對不會像趙匡胤那樣姑息養奸的。


事實上,很多被朱元璋處死的功臣宿將,其自身確實有罪,他們確實結黨營私而非欲加之罪。像湯和、徐達和耿炳文這些懂得進退,遵守律令的大臣,其實都得以善終。

3、為子孫翦除權臣;

不管是朱標還是朱允文,他們都過於寬仁了。朱元璋生怕自己走後,自己的子孫管不住這些權臣,皇權會被架空。


因此,朱元璋一方面大殺功臣,另一方面將多個兒子封去邊疆統兵,也是有為子孫後代政權鞏固的考慮。

可惜他沒想到自己死後,居然會禍起蕭牆!


這些歷史要讀


中國曆朝歷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權良都是這麼一個歷史規律。明朝朱元璋也不例外,給他打天下的,常遇春,徐達,李善長,李文忠,劉伯溫全是治世之能臣,社會穩定後朱元璋琢磨,他們能幫我打天下就能造反,如果他們要造反的話,能耐大了,我也收拾不住他,有人說,你這麼殺功臣不對,你得分辨誰是忠,誰是奸,誰有可能謀反誰是衷心耿耿的,但忠奸難分,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只要你有能耐全部處死,朱元璋就採取了這種方式以次鞏固江山。


其實這個規律還體現什麼呢?古往今來,概莫能外,當你處在比較低的位置的時候你需要肯定一些跟你差不多的人,你肯定他就是肯定你,當你爬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你就要否定原來那個,因為你否定他就是肯定現在的你,我在的高度是比你高的,我只有否定你才能肯定我的位置高,原先咱倆一個高度,我肯定你,也是肯定自己,所以從哲學上講,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我們學過的辯證唯物主義,這其實也是歷史王朝的更替,所以朱元璋開始倚重明教的弟兄,後來又屠殺明教,屠殺功臣,這是中國歷史萬世不替循環的一個真理,就只要你不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朝代,只要你是個人權力佔據巔峰的朝代就一定會沿著這條路往前走。


所以我們再看,如果我們好好研究《倚天屠龍記》中的朱元璋的話,可能你會對歷史看的更剔透!

以上就是我對朱元璋殺功臣的看法,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歡迎留言,感謝支持!!!


頭條框羽


歷史上帝王殺臣,一部分是隨心所欲的結果,一部分是臣子“傾權”。開國皇帝,一般來說,較守成帝王賢明得多,但這裡也成了功臣集團的“重災區”。而以程度來論,朱元璋當政,簡直就是功臣的末世。

很多人都認為,劉邦與朱元璋是差不多的“功臣殺手”,據《史記》載,“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昌十六,丁復十七,蠱逢十八。史記與漢表同。而楚漢春秋則不同者,陸賈記事在高祖、惠帝時。漢書是後定功臣等列,及陳平受呂后命而定,或已改邑號,故人名亦別。且高祖初定唯十八侯,呂后令陳平終竟以下列侯第錄,凡一百四十三人也”,也就是說劉邦在時,漢初功臣還是很逍遙的。劉邦充其量在默許的情況下讓呂后動手幹掉了韓信。

當然,此舉對功臣集團是擁有著相當的威懾力的。

范蠡在公元前就說了,“有功于越王之下,難以久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當然,知易行難,這世上少有人能如范蠡一般急流勇退,大度一些的帝王還好,遇上朱元璋這樣的,難免自投死路。


朱元璋為什麼對功臣這麼大的殺性?多認為他出身底層社會,少了些包容之心。當然,僅僅如此看朱元璋,難免有些似是而非。


《明史》載,“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朱元璋以一介平民之身打天下,養成了一個不可一世的大帝國,很多人就把殺功臣與平民崛起歸為一類,認為他在認知和接納上有著非常的侷限——侷限是有,卻不至於如此。


底層社會猶如叢林,在這裡,到處都演繹著達爾文的理論,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換到朱元璋的時代,就更是如此,他因此養成“被害妄想症”,實屬正常。古來帝王對功臣下手,其目的就是殺權、殺威——又緣於其幼年的經歷,朱元璋在這一點上會做得更徹底、更殘忍、更冷酷。


“晚歲憂民益切”,朱元璋會如此,也是不奇怪的,因為他曾經是受到官僚剝削的一員,自然對官吏沒什麼好感,也由此,明朝,至少是朱元璋時代的官吏,處境絕對不是很舒適,動輒便得咎。相較於文臣,武將是他更為警惕的人物,終明一朝,武將動輒便是身死族滅的下場——這也奠定了明末時武將系統的大反叛,清軍輕易入關,李自成不可一世,與此不無關係。


由上,朱元璋殺功臣,一是緣於其自身侷限性,二是其感情更傾向於貧苦大眾,其目的與史上那此殺臣的皇帝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他做的更血腥、更冷酷而已。


煮酒君


勾踐滅吳,後殺文種,於是有了“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這樣的話。後邊漢朝劉邦殺彭越、韓信。似乎是每個朝代開始,便有這麼一個規律,開國皇帝殺功臣。朱元璋也不例外。

暫且不做結論,先說一個道理。

一個新朝代的建立者,無非兩類人,一類人是為了百姓,救人於水火,一類人是為了自己,阿Q似的革命。於前者,百姓為本,法度平等,這是最終理想,因此這類人是開國皇帝,於後者,自己為本,榮華富貴,法度之外,這是最終理想。因此,這兩類人在推翻舊王朝時可以站在統一戰線,建立新王朝時確實矛盾突出,前者要使社會有規矩,後者卻在破壞規矩,前者以百姓為本,後者卻似前朝般壓迫百姓享受特權。

深究被殺的原因,大抵都是這個矛盾造成的。不妨去看看,胡惟庸、藍玉等都幹了些什麼事,拋開功勞,這些人的行為怎麼評價?

我想或許說遠了可能感受不真切,那麼說近了,建國後的那些二代們不照樣憑藉祖上的功勞,也在無法無天嗎?難道這些人就該法度之外嗎?

因此,殺功臣這件事,有皇帝的自己的主動行為,但也有他們自己的為所欲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