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链闻:新技术将为“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保驾护航

全球链闻:新技术将为“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保驾护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也统一了货币,秦朝方孔圆钱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映入眼帘,让"无现金社会"成为了可能。现代人即便出门不带钱包,只要有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就能够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现金的"失势"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大规模采用移动技术之前,现金就已经处于下滑状态了。《赫芬顿邮报》几年前就已指出,相比现金,那时的人们对使用信用卡青睐有加:在2011年,美国有66%的线下消费是通过卡片支付完成的1。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移动支付对现金的冲击更为深远。

大哥大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高端商务人士身份地位的象征。亦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手机如今已经成了现代人手中最基本的标配。在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稍逊美国77%的数值2。根据TechRadar的研究,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将使用智能手机3。另外,eMarketer估计,中国、印度和越南将在今年获得近20%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增长。

全球链闻:新技术将为“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保驾护航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等各种各样的移动支付平台以及Apple、Google和三星等手机制造商提供的支付功能让消费支付轻松便利。在中国,移动支付贯穿着人们每天的衣食住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国在2017年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29.2万亿元,B2C销售额和网购消费者人数均排名全球第一4。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趋于成熟,中国预计将有够高达6.5亿的累计移动支付用户规模5。

在这个创新的年代, "无现金社会"应该算是进步,但这其中也存在着我们不可忽视的风险。个人数据信息泄露就是消费者在进行移动支付消费时需要特别警惕的一大问题。

就在最近,拥有汉庭、桔子、宜必思等10余个品牌酒店的华住集团被曝发生了用户数据泄露的丑闻。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官网注册资料、酒店入住登记的身份信息及酒店开房记录,住客姓名、手机号、邮箱、身份证号、登录账号密码等。

这样的数据泄露丑闻并不鲜见。显然,移动支付方式已经成为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

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快利用新技术保护我们个人数据的安全。

其实,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架构将为管理快速增长的移动支付系统提供强大基础保障。

比方说,与当前依赖于使用中心化数据库对用户数据进行存储和保护的模式不同,区块链能够让用户重新拥有并对其个人数据进行掌控。电商企业不再需要存储和保存数百万用户的身份、银行卡、账单地址等信息,从而免去了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

另外,通过革新性地采用生物识别技术,Nuggets这类移动支付平台让用户将其个人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用户不再需要输入繁琐的PIN码或密码,即可通过简单可靠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完成支付。通过将身份信息与应用、设备或服务相关联,资金来源与区块链上的数字身份实现关联。就此,我们不再需要在各种支付应用中添加银行卡也可以完成支付了。

注释:

1.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6/07/credit-card-payments-growth_n_1575417.html

2.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33824692/17f7c5fb4001008hv3?cre=tianyi&mod=pcpager_tech&loc=21&r=9&doct=0&rfunc=100&tj=none&tr=9

3. https://item.btime.com/m_2s22vd95k8l

4.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54801.html

5. http://www.ceh.com.cn/syzx/1084051.shtml

全球链闻:新技术将为“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保驾护航

关于作者

Alastair Johnson, Nuggets创始人兼CEO

Alastair Johnson是一名科技创业者和创新家,拥有25余年科技领域行业经验。他同时也是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支付、隐私和安全的积极倡导者。这一理念直接促使他于2016年联合创立了Nuggets公司,全力打造支付和身份管理的平台。

Alastair Johnson擅长将设计概念转变为现实产品落地,在技术、生产以及商业化领域均具有极其深厚的行业积累。他曾领导微软、Skype、Office、Xbox、Hololens、迪斯尼、BBC以及迪斯尼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全球整合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并在多家创业公司和跨国企业中组建和管理多重领域的全球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