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如果问:中国的哪门课最没有存在感?我想答案绝对会出奇的一致:体育课。有人说,体育课,是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一门课。

这话笔者同意,但比起单纯地支持或反对,笔者更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1.

最表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体育教育很不完善。

一方面,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开展体育课的条件并不充分。没有合适的场地,没有体育设施和用品,甚至连体育老师都得让语文老师来兼任。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数据:在中国,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学校无法正常开展体育课程。

另一方面,即使很多学校有条件开设体育课,但体育课教的都是什么呢?

无外乎:广播体操、长跑、短跑、立定跳远,项目单一,几十年来还是这么几个项目没变过。我们的体育课完成不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喜好,只是固执呆板地教学。

所以,导致一个结果:学生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最后也没一项喜欢或者擅长的运动。而且每年体测,总有学生晕过去,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更别说,体育课还经常被别的科目老师占用!“这节课体育老师有事,所以我们来上数学吧。”这样的话,我相信几乎每位学子当年都曾听过。

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2.

体育教育不完善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不重视。

每到快期末的时候,或者快要考试的时候,体育课就会被理所当然地牺牲,用来上其他更加“重要”的课。可是,笔者想问的是,体育课难道就真的比其他课不重要吗?

只是在我们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课才显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一切都得为了升学让位。

我想大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放学后多打了会球,就得被批评不好好学习。

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课的地位异常的尴尬,变得可有可无。

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从来没有过体育教育。因为,事实就是,体育和教育已经分离了。

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3.

在中国,学生的天职似乎只有学习,体育课是种可有可无的存在,除了体育生或者专业运动员。

这些选择了体育道路的孩子,从小就进入体校,进入另一个系统,然后日复一日地接受高强度的训练。然后,他们的青春便只有了训练场和汗水,背后的辛苦大家可以想象。

但是,我国的体育氛围太过于注重胜利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运动员上了赛场,那就只能赢不能输,就只能奔着奖牌去,成王败寇。赢了,你就是英雄,万人瞩目。输了,你就是罪人,无人问津。想想刘翔这十多年的经历你就明白了。

另外,大家也知道,运动员是一项靠身体吃青春饭的职业。大多数运动员,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很容易出现伤病。到了一定年纪,就不得不要退役。

有些人退役后,可能转型做教练或者当明星,也能有个不错的生活,但这其实是少数。还有很多运动员,退役以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艰难度日,这些也许笔者不说你根本想象不到吧。

所以,这样畸形的体育氛围,也在无形中对体育教育产生着负面效应。


4.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教育呢?

首先,笔者想说的是,运动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体育课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其次,体育课也应该能够起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作用。如果能够尊重每个孩子的不痛体育爱好的话,那是更好的。

另外,在体育文化和氛围方面,以及教育体制方面,也应该为体育课正名了。

培养孩子对运动的爱好,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笔者看来,这才是体育课真正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体育课这么没有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