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時候並不在湖南,而是窩在河南這個小書院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許多人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都不陌生。

然而,與身在滕王閣的王勃不同,寫出《岳陽樓記》的范仲淹卻從來沒有到過湖南的岳陽樓,僅僅是靠一張滕子京送來的畫杜撰的,果真印證了那句話"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

那麼,范仲淹又是在哪裡書寫出《岳陽樓記》這千古名篇的呢?答案是在河南鄧州的一個小書院內!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時候並不在湖南,而是窩在河南這個小書院

這個事情還要從范仲淹被貶斥說起~北宋慶曆年間,范仲淹等有識之士已看到"三冗"(冗兵、冗員、冗費)現象已十分嚴重,遂向宋仁宗建言進行改革,受到宋仁宗的重視。

慶曆三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富弼為樞密副使,以《》作為施政綱領,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項改革意見,主要集中於澄清吏治、富國強兵、厲行法治三個方面,這就是慶曆新政。

然而,由於改革打破了北宋士大夫任職的鐵飯碗,嚴重損害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受到他們的強烈反對,新政進行了不到一年就夭折了,最終范仲淹被調離中央,任鄧州知州。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時候並不在湖南,而是窩在河南這個小書院

北宋時期的鄧州即今河南南陽盆地,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除了洛陽之外的中央官員流放之地,寇準、謝絳等北宋著名的宰相均有在鄧州任職的經歷。而遠離中央的范仲淹依然抱著"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的人生態度,開辦書院講學培養下一代新人,以此來延續自己的政治理想,花洲書院因此而興。

花洲書院因建在百花洲而得名,在處理完公事後,范仲淹呼朋喚友前往百花洲,為廣大學子講道授業解惑,眾多學子則如坐在春風中聽講,遂有春風堂之建築。此外,花洲書院還為學子們提供閱讀書籍的場所,即藏書樓;生活作息的地方,即齋舍等。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時候並不在湖南,而是窩在河南這個小書院

在范仲淹知鄧州時期,花洲書院培養出張載、範純仁、韓維等著名的歷史人物。其中,張載為"關學"的開創者,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為"北宋五子",是北宋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範純仁是范仲淹之子,曾官至觀文殿大學士。

有宋一代,書院成為許多政治人物精神的避風港,如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均是如此,花洲書院雖然並不如上述兩個書院而知名,卻因范仲淹、《岳陽樓記》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