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上中學的時候,背誦經典篇目范仲淹《岳陽樓記》,當時要求全文背誦並默寫下來,印象深刻是在背和聽寫這篇古文的時候吃了不少苦頭。成年後陪著孩子重讀《岳陽樓記》,才發現年少不懂范仲淹,現在長大再讀,不僅被古人情懷所感動,更被裡面所樹立的人生正確價值觀所感染。

讀《岳陽樓記》,似乎穿越了千年來聆聽范仲淹的心聲。這篇古文,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是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這樣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要知道,范仲淹創作的眾絕美詩詞文中,《岳陽樓記》 是他被貶居鄧州,身體很不好情況下,受昔日好友滕子京所託,看圖在鄧州的花洲書院裡揮毫撰寫而成。表現出來作者雖身居江湖,卻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同是天涯淪落人”滕子京的鼓勵和安慰。

這篇《岳陽樓記》細細讀來,不僅僅感受到氣勢非凡詩意,更能感受到范仲淹的浩然之氣,內心感到非常的震撼。特別是現在疫情的特殊時期,誦讀幾遍覺得心中充滿了力量,也感到了淚目。感嘆古人的情懷,感動於范仲淹憂國憂民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傳承和滋養我們的心靈。

其實,不管是久遠的北宋時期還是現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總能發現有范仲淹這樣的人,時時刻刻感動著我們,他們追求夢想,憂國憂民。也正因此,范仲淹所寫的《岳陽樓記》不再是刻板的建築物,而是有了鮮活的意義,也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詩詞。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一、課文要讀深刻,先了解范仲淹的一生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幼年喪父,因為家裡貧窮,跟隨母親改嫁,生活極其艱苦,他從小就讀書刻苦,在考取進士過程中,晝夜不歇,有點像孔子的賢徒顏:一碗飯、一瓢水,疲憊就用冷水洗臉。讀書從春至夏,幾年後對儒家經典等書主旨,已然堪稱大通。

中進士後,因為才華出眾,三次做官,但因為人太正直,秉公直言,多次遭誣陷排擠,三次都被貶去南方。第一次被貶,是因為當時太后干政,想要讓皇帝和百官給自己跪拜,沒人敢說話,但是范仲淹卻直言不諱認為皇帝已經親政,太后應當撤簾罷政。如此“冒犯”太后,豈能有好下場?不幾天詔令下達——范仲淹被貶黜汴京。

三年後,劉太后死去,仁宗才將范仲淹召回京師,明道二年,華北、江淮一帶遇大旱又遭蝗災,范仲淹賑災後得到賞識,卻被宰相呂夷簡陷害,使范仲淹再遭貶謫,先後由睦州移知蘇州。後因治水有功又被調回京師,因為新政受挫和被反告汙衊,第三次被貶出京。

《岳陽樓記》創作於慶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正是范仲淹被貶出京的第二年,詩詞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看出人生的大起大落已經讓他看淡風雲變幻,但對於天下大事的關切卻仍是當年風範,不失文人傲骨。

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於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憂民之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

縱觀范仲淹的一生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不僅文學成就突出,並且治軍嚴明、生活儉樸,因為朝廷改革、敢於直言,仕途不順,經歷過了大起大落,但是他無論何時都體現出憂國憂民的政治態度,骨子裡帶有理想主義的情懷。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二、《岳陽樓記》的立意和構思,別出心裁

這篇古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從藝術的角度看,《岳陽樓記》就是一篇美文,裡面描寫了自然的景色,又將范仲淹自己的情寓於景中,抒發自己的情懷。以敘事帶出景,又由景生情,達到情景交融,最後寫“古仁人之心”,有所創新別出心裁。

①、從藝術的角度看,《岳陽樓記》展現自然景色、人文意蘊及語言之美

其中的自然景色描寫,採用了一種大筆點染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徵描繪細緻,輕輕幾筆就勾勒出洞庭湖的氣勢和動態,比如:“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二句寫湖的廣闊,是從空間著筆。而“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二句則是從時間方面描寫的。

詞語上體現出簡練和傳神,描寫岳陽樓之大觀,只用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22個字,就把洞庭湖波瀾壯闊、雄渾浩淼的圖畫,展現在讀者面前。可見錘鍊字句的功夫之深厚。

駢句(對偶句)的大量運用,也使語言整齊而富有氣勢。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使景的特點更加明確而突出,本身讀起來就很美的感受。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②、藉助自然景物描寫刻畫: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岳陽樓記》不是單純寫山水,而是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在了議論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全文的境界。採取了分段來寫:

先寫了風雨天氣中洞庭湖上蕭條淒涼的景象,比如:“陰風怒號”、“虎嘯猿啼”等令人膽寒的聲音等,給人感覺淒涼的氣氛更加濃重了。 這樣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慮的悲苦情感。

其次寫洞庭湖晴朗天氣的明媚景象。這一段採用與上一段對照的寫法。比如“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等,很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此時的喜悅之情,使人有如親臨其境之感。

從看景之中,由景生情,達到情景交融, 渾然一體,極力渲染“遷客騷人”們的悲和喜,最後由情入議,將文勢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是完全順理成章的。可以說,這篇古文至今讀來回味無窮,它成為千古名篇,並被人們稱頌,實至名歸。

愛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先憂後樂”的思想,正是范仲淹的理想他的一生,做官勤政愛民、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發起“慶曆新政”,借詩抒情也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也對後世影響深遠。

讀懂了《岳陽樓記》,就讀懂了范仲淹,沉浸於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為他和滕子京的兄弟情誼所感動,他賦予了滕子京莫大的精神鼓勵和安慰,范仲淹是一位真正的大儒。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三、這篇課文,影響著無數人價值觀,我們從中學習到什麼呢?

《岳陽樓記》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價值觀,這篇課文朗讀和背誦是必須的,聲情並茂地朗讀,不僅僅可以增強文言文的語感,體會到其中運用語言文字之美,還能真切能感受范仲淹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讀《岳陽樓記》,小時候是不太懂的,長大後成年,走過人生的不同階段,經歷了很多破折,更加理解了這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特別是聯想到近期國家的特殊時期,一線的醫護人員無私奉獻抗戰疫情,不正是這種價值觀的體現嗎?

我們從《岳陽樓記》中能學習和體會的感悟太多了,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感悟,將引起自己共鳴的幾點與大家分享:

  • 第一點、不管何時,保持少年的赤子之心。

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所謂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來的心,這心是從世外帶來的,意思是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

范仲淹的人生仕途之路不順暢,三次大起大落,因為秉公辦事被陷害,他在官場做到最高官職是參知政事(副宰相職位),皇帝身邊的人,怎麼會不明白官場的勾心鬥角, 但不管工作多年,他身上的稜角依然沒有被磨平。即使被貶這個好多次,他依然是他,出淤泥而不染。他的內心依然裝著國家,裝著百姓。

對於我們普通人,何嘗不是如此?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各種的問題和困難,也會遇到一些不公平, 是自暴自棄還是繼續前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充滿對未來的夢想,人生總會過得更有意義。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 第二點、對待朋友,真心相待。

從第一段“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可以看出,滕子京囑託范仲淹為自己重修岳陽樓這件事寫一篇文章。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很明顯是表揚滕子京,肯定了其偉績。並以文為契機來規勸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理解:不要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來給滕子京鼓勵和打氣,這份難得的朋友兄弟情誼讓人感動。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從他們兩人身上,能感受到朋友兄弟間的情誼,不是一段長久的相識,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吾誰與歸” ,我們也可以思考,和誰一路同行,朋友是我們人生路上的相扶、相伴和共同成長的見證者。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 第三點、傳統文化沉澱,學習擔當精神。

范仲淹為官幾十年,幾度沉浮,官職遍歷朝中重臣和地方要員。但一生清廉守正,持儉忍窮,樂善好施。“進亦憂 退亦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憂患意識和擔當精神是他政治思想的主調。

“一個一個倒下,總要有人站出來”,戰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面對無知的病毒,正是用自己的行動和無聲的語言,即使條件不容樂觀,即使身體受到感染不適,他們依舊奮戰一線,用行動來詮釋著新時代的擔當精神。

藝術家閻肅的人生信條:“時代需要你做什麼事,努力把它做好。” 正如古代范仲淹等眾多仁人志士將“為國利民”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有著相似的理想與追求。今天的中國,真的需要我們將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為祖國的事業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

“中學最難背”《岳陽樓記》:千古流傳背後的故事,更讓人沉醉

總結:

《岳陽樓記》文質兼美,其中又不乏理趣,不僅僅在富有情感色彩的動態描繪使筆下的景物活靈活現,更重要是其背後展現了,范仲淹將自己一生對國家的情感,用極富哲理的方式,融入到文字中,直擊人心。 如一棵千年古槐,歷經歲月的滄桑,愈顯其旺盛的生命力。

願每個人都能從《岳陽樓記》中,領略到經典的魅力,收穫屬於自己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