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凭借《芳华》能否和张艺谋的《活着》以及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平起平坐?

邱思民


冯小刚的《芳华》是来自严歌苓写的剧本。电影用镜头语言本来就很难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冲突以及戏剧化的张力。另外,严歌苓的小说我特地也买来看过,作为一本跨时代现实题材作品,人物历史大背景下的个性,命运转化写的过于单薄,人物形象并不丰满。可以说,从文学创作角度讲,并不是一本很成功的作品。这由此也导致了冯小刚对人物镜头语言上的单薄也就可以理解了。换句话讲,文学作品先天的不足是这部电影作品的硬伤。这已经根本无需去比较导演手法技艺的高低了。

而《活着》,来源于余华同名小说:曾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可以说国师的强项并不是仕么商业片大场面(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戏剧实景大片(西湖映像,刘三姐),也不是国家文艺大汇演(奥运),而是反映中国农耕文化下的人生百态。《秋菊打官司》,《菊豆》,《我的父亲母亲》,《活着》等这些本身具备中国土壤人文的优秀作品,加上他本身上山下乡多年对农村题材的熟悉,使得国师总是能用最朴素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中国老百姓在命运坎坷面前的无奈,隐忍与内心的不屈服。也就能引起很多人对过去那个农业文明引领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市井生活的共鸣。

1994年,《活着》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来源李碧华同名小说)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可以说那是中国电影人莎士比亚式的成功。但很遗憾,江湖传闻这部电影其实凯哥只是一个完稿的执行者。真正的导演另有其人,或者说那是一个集体思想凝聚的光辉。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可见一部优秀的电影首先得有一部优秀的剧本。其次需要导演本身对此类题材的擅长与驾驭能力,将其作品本身的理解用电影特有的语言去升华深化以感染观众。

最后我想说,冯小刚对城市小人物市井油滑的悲喜是抓的比较好的。这也是他能开创出冯式喜剧特色的重要一点。但他总是自不量力的想要一部史诗级的殿堂之作,这超出了他个人擅长的能力范围(唐山,1942)。


窈窕拂晓话城南


我觉得这三部作品放一起比较,对冯小刚来说稍有不公,也必然要败下阵来。



因为《霸王别姬》绝对是陈凯歌导演生涯最好的一部作品,《活着》也是张艺谋电影里数一数二的佳作,而且这两部作品在整个华语电影里也算高段位级别。所以让《芳华》与《活着》《霸王别姬》比较,真的是有点儿“鸡蛋撞石头”的感觉。



从剧本到电影语言,冯小刚的《芳华》与其他两部比较都显得不够经典和深刻。换言之,拍这种文艺片本就不是冯导的强项,文艺起来也多少透着“生硬”。



那冯小刚的强项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他的“商业片”。虽然这些年他也一再试图转型往文艺片靠拢,但我个人觉得他最好的巅峰佳作依然是《甲方乙方》。



好剧本、好时机再加上冯小刚敏锐的商业嗅觉,都让电影《甲方乙方》成了一部经典的喜剧电影。总之,这个领域才是他游刃有余的地方。


南瓜报告


我是老田,我来答。这个问题看似捧冯小刚,实则黑得不轻。


为什么呢?如果将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对比的话,恐怕张艺谋、陈凯歌坐交椅,冯小刚只能自己搬个小板凳一边凉快去了。


先说张艺谋的《活着》,余华原名《活着》的小说牛逼,张艺谋拍得也牛逼。可以说张艺谋一部《活着》,将自己前半生的艺术成就都拍进去了。可谓,一部《活着》成全了艺术上的张艺谋,一个张艺谋又成就了《活着》。顺便说一句:鸡长大了就是鹅,鹅长大了变成羊,葛优长大了就变成葛大爷。葛优演得是真好!


再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霸王的气势,虞姬的隐忍,现实生活中戏子之伤,舞台上人生的悲喜和内心的没落,都被张国荣等人演活了。可以说《霸王别姬》成就了陈凯歌,也成就了张国荣。张国荣和戏中人无二无别。


而冯小刚的《芳华》呢,其实也不错。小芳的大好年华更像一场与青春、激情和疼痛有关的人生哀歌,或者说祭青春。只是这部的青春太片面,有点儿失重。这种感觉就像你坐上一个颤微微的小板凳,脚下一滑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跌倒摔个腚蹲儿。所以,这三部导演的名作根本没有可比性。

最后我要说的是,冯小刚挺不容易。


田金双


看了一些回答,可以说结论都是对的,但是原因很多都没有说对。

先说一下结论吧,我可以百分百的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芳华》和《霸王别姬》不可能和《活着》平起平坐,甚至不相提并论,如果再比较一下,《霸王别姬》属于顶级水平的电影制作水平,《芳华》是优秀。而《活着》是碾压《芳华》,超过《霸王别姬》,说《芳华》不如《活着》我绝对有异议的人少,但是说《霸王别姬》不如《活着》,我觉得肯定会有异议。没关系,我告诉你为什么。

《芳华》直接除去,不谈了。

说《霸王别姬》,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是一篇很优秀的小说,被搬上银幕后,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就看这些大奖和原小说作者,还有导演,那肯定必出精品。所以《霸王别姬》绝对经典之作,尤其还有张国荣哥哥殿堂级的演技,百年经典,绝对有此片一席之地。

再看《活着》,这部电影被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两个版本,他的原作是余华的同名小说,但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余华。很低调,相当低调。在文学届和很多书友中很早就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如果中国有希望拿诺贝尔文学奖,非余华莫属,但现实是莫言得了奖,这也让很多人不平。其实奖项没什么,个人认为余华文学水平确实高过莫言几个档次,当然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是看过余华书的人,都会同意这个观点。而活着就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少有的搬上荧幕的,这和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和时代的刻画太深入骨髓,太刻骨,所以很多作品都不合适搬上荧幕。活着就是比较适合的一篇。而且也就是这篇活着是曾经被国人认为最有希望拿诺贝尔奖的一篇作品。所以有这样的原著坐底,影片在故事上几乎毫无瑕疵。而拍摄和制作上也属于精品之作,并不逊于霸王别姬,但是在演技上,确实逊与张国荣。但从整体来看,影片表现的时代感,剧本的精良程度,影片观后给人带来的触动感等等,确实优于《霸王别姬》。

这只是个人观点,如果有其他看法的,我也认同,毕竟影片属于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多嘴的聪明大叔


活着第一,霸王第二,芳华第九。

活着,看完让人懂得了整个人生,所谓的现在纠结,在未来可能化作善意的好,就好比现在总抱怨工作不好钱难赚生活多不意,可五年过后,今天的抱怨都不算啥,能记住的可能就是今天的不如意,反而成了美好,就像葛大爷把房都赌没了,而房子却让老板丢了命,这就是人生的得与失。还有选女婿,所表达的价值观,对兄弟的宽恕,宽人宽已。虽然人生波澜起伏,但是却让人觉得踏实温暖。

霸王,讲诉了艺术人生,一辈子,从艺从德,那种揉进骨子里的精神,可歌可泣。张国荣的演出,就像是诉说他的人生,就像那就是他,演活了这个角色,结合小哥自己的人生历程,更加的让人感觉一丝悲鸣之情。可以说演员成就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也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芳华,如果说上面的两部片讲的是道,这部电影最多是术,精神层面就差了很多,故事很好,但比上两部,不足以震撼人心,仅仅是一点点的难受,点到为止,并且很多剧情都未交待清楚,商业的味道较浓,比较浅。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我,一起爱电影,享生活!!!


北极鱼oio


活着和霸王别姬带有明显的第五代叙事风格,浓重的学院派气息。葛优和巩俐在活着里的表演无人能敌,尤其是巩俐在医院无助又恐惧的看着凤霞难产死去时候的表情,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作为一个母亲悲怆欲绝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至今记忆犹新。影片最后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巩俐坐在床上双手捧着碗还夹个馒头,然后从馒头上拈起一根土豆丝放进嘴里,脸上带着平和坚韧的笑容,叫人感受到人生命力的强大。这些细节都是现在电影做不到的。霸王别姬的视角更加宏大,张国荣的演技登峰造极。这些都是芳华比不了的,也可能是因为冯小刚没有受过系统的理论化的电影教育,缺钱一些文化责任和深度。但是这些不影响冯小刚是一名好导演的事实。蓝风筝活着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的代表,想要全面超过或者接近他们,不是简单的事。


帝国时代的恋人


这个问题,是冯小刚工作室或者华谊兄弟公司问的吗?有些可笑。

《活着》和《霸王别姬》到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还有很多人经常说起它们的经典性,冯小刚的《芳华》从上映到现在也就半年吧,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想起它,说起它——尽管它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离经典还差很远。

《活着》和《霸王别姬》,都是导演最具代表性的片子,是他们在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候,拍出的具有极大艺术魅力的电影。

《活着》是跨越多个年代的电影,相信从那些时代走过的人们,都会对片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活着》说的是小人物,《霸王别姬》里的人物相对显著,但人物命运的变化以及大时代下人性的扭曲,同样让人感觉到戏剧的张力。

《芳华》也是一部不俗的电影,冯小刚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在片中反映了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这非常值得肯定。不过文工团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观众来说离得有点儿远,而且从电影手法上没能像《霸王别姬》那样死死把观众抓住,末尾文工团解散的那场喝酒的戏,片中人撕心裂肺,台下人无动于衷。相对于那两部电影,《芳华》的格局小了不少,观众不容易被长久感染。

另外从演员阵容上看,《芳华》也没有《活着》和《霸王别姬》那样的艺术野心,很多演员都是第一次演戏。

估计冯小刚本人都没有琢磨把《芳华》拍成几十年依然具有魅力的经典,其他人也就别跟着瞎操心了。


郑捕头


这个不说导演水平,个人感觉冯小刚的《芳华》比起张艺谋的《活着》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艺术上的成就相去甚远。


《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怎么吹捧都不为过,这部剧时间跨度较长,人物个性鲜明,人性的剖析也非常深刻,里面注入了鲜明的中国元素京剧。

《活着》和《霸王别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小人物在时代变革的大浪潮下,身不由己的随着时间洪流刚刚前进。期间各种人间悲喜剧,既有人性的原因,也由于时局的变化所致。只不过《霸王别姬》里面的京剧比起《活着》里面的皮影戏在视觉上感觉更加赏心悦目。而且《霸王别姬》里面掺杂了关于恋童同性恋等元素,让人在人性的煎熬里面看到更多复杂的东西。可以说《霸王别姬》比《活着》更具有开放性。而且作为一名中国人,个人更加偏向于《霸王别姬》。毕竟《活着》好像太过于突出我们那个年代的落后和愚昧,而《霸王别姬》至少在京剧国粹的表现中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是让人有点民族自豪感的。所以有人说外国人更喜欢看《活着》个人还是觉得挺难过的,因为《活着》实在太悲剧了,让人看了后很长时间都走不出那种绝望压抑的状态。



而《芳华》,不知道是由于故事,还是演员的表演能力或者演技,亦或是导演水平,都让人感觉比前面两片差了一个档次。

首先在故事上面,《活着》是余华的名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在国内当代小说里面可以排到前三吧。所以《活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小说的经典。李碧华是香港一名大名鼎鼎才女。获得过三次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一次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其小说《霸王别姬》亦可算是一经典,里面立意新颖,场面立体。而芳华个人觉得只是一个回忆录式的普通小说,里面时间跨度不大,故事情节比较单薄,所以在剧情上面《芳华》已经低了一个起点。

其次在演员阵容上面。《霸王别姬》和《活着》里面的演员张国荣,巩俐,张丰毅,葛优都是艺术家级别的演员。而《芳华》里面的黄轩和苗苗虽然算是年轻一辈里面比较杰出的演员。但是和这些艺术家的表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最后在导演水平上面。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应该各有所长平分秋色吧。但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据说是陈凯歌在其父亲陈怀皑亲自指导下拍摄的,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电影艺术家,三位是望其项背的。

所以综上所述,《活着》和《霸王别姬》演员明显占优,《霸王别姬》导演明显占优,故事上面《活着》明显占优。而《芳华》导演,故事,演员无一优势。结论是《活着》和《霸王别姬》各有千秋,《芳华》稍逊一筹。

在奖项上《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并入选美国时代评选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活着》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最佳男演员奖。《芳华》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美术。塞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某某说某某


实话说,本人并不喜欢芳华原著小说,调门灰暗而消极。冯小刚接芳华只是想借用描写部队文工团的原著作品,来圆自己的情节。因此,电影芳华与原著小说在结果处理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其结局已经回归到了淡然人生的较高的层面,所以也为大众喜欢了,其后续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足以证明。如果是较另两部的地位稍差一点的话,我认为差在了原著的主基调上!要说冯小刚是更高产一些的导演,受观众喜爱的影片多于另两位电影,所以也不应该单独比个高下,艺术需要多元。最后想说的是,不希望看到以近来未确认的偷逃税风波,就一味全盘否定一个之前还广受追捧的电影。为什么不该客观对待呢。


团座-0606


完全不能难以望其项背,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给《活着》,《霸王别姬》,《芳华》排名的话,那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张艺谋的《活着》仅此于《霸王别姬》,而冯小刚的《芳华》绝对垫底。


《霸王别姬》绝对是陈凯歌的顶峰之作,《活着》也是张艺谋数一数二的作品,这两个电影都有共同之处,都是从小人物出发来反应整个大时代,通过小人物的悲观离歌,来体现整个社会潮流下人心变化以及时代悲哀。



而《芳华》是冯小刚的私心之作,仅仅是怀念自己作为文艺兵生涯的日子,难以体现当时整个大环境下人民的真实情况。



所以三部电影谁高谁低一幕了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