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不是一個人在喪

如果你在25歲到33歲之間,感覺自己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每天都喪得不行,我們有兩個消息想告訴泥。壞消息是:你很可能在經歷“青年危機”,好消息是:你不是一個人。

人們對“中年危機”耳熟能詳,殊不知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也會經歷這樣一段難熬的時間。按英國《獨立報》一篇文章的說法,這可能是“中年危機”提前了,人們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更早地重新審視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價值。

“青年危機”多發於20代中期到30代初期的人群,表現為情緒不穩、自我懷疑、對將來感到迷茫、失去生活目標等,社交學家將這個形象地稱為“四分之一人生危機(quarter-life crisis)”。領英和全世界上千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地經歷“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的困擾。其中最常見的煩惱是職業道路的選擇,遠遠多於來自感情和生活的壓力。

在這個歲數區間的人往往已經有了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隨著工作初期的激情退卻,開始冷靜地考慮接下來的職業道路。59%的人都在這一時期對未來的職業和生活感到迷茫,既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又不知道該跳到哪裡。

事實上,領英發現有28%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麼,但是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走出固有的舒適圈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你不知道這一步邁下去,前方將會是明暗花明又一村,還是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有些人選擇在這種不確定性裡熬著,還有些人選擇做出改變。36%的人在這一時期完全改變了自己的職業領域;23%的人選擇裸辭,給自己一段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選擇;11%的人開始創業,10%的人從全職工作者變成了兼職或者自由職業者。

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同齡人壓力(peer pressure)”。有48%的受訪者表示,比自己更成功的朋友是導致他們焦慮的主要理由,這一現象在女性身上更為常見。

“同齡人壓力”大家都不陌生,從幼兒園時期和其他小朋友比誰的小紅花多,它就一直陪伴著我們,並且極有可能伴隨我們一生。試想一下,你本來對自己的單間公寓和夠用的月薪非常滿意,某天突然聽說你曾經朝夕相處的大學舍友或者中學同桌已經年薪百萬、有車有房,換誰心裡都不舒服。

領英的職業專家達瑞(Darain Faraz)對此給出的建議是:“每個人都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不要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較,專注於自己所定義的成功和快樂就夠了。”當然如果能在同齡人的刺激下奮起直追,挖掘出自己的潛能,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經濟因素也是困擾當代年輕人的一大因素。領英的調查中,49%的年輕人認為自己賺得不夠多。在英國First Direct銀行和心理學家奧利弗博士(Dr. Oliver Robinson)的一項合作研究中,他們調查了2000位25歲-35歲的英國人,六成以上表示正在經歷“四分之一人生危機”,其中53%的人承認導致危機的原因是花的比賺的多,入不敷出。

“四分之一人生危機”另外的表現形式還包括感覺自己在原地踏步、買不起房、旅遊機會變少、被催婚和催娃等。

正在經歷這些煩惱的人也不用太過緊張。正如奧利弗博士所說,“四分之一人生危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會帶來壓力和痛苦,但也帶來了嘗試新事物的機會和上升空間——只不過需要一點時間來將壓力變成上升的動力。根據奧利弗博士的研究,所有受訪者在重振旗鼓之前,平均都經歷了至少六個月的谷底時間。

要想擺脫“四分之一人生危機”,首先要認清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危機。每個人的根本原因不一樣,往後退一步,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看清楚最讓自己焦慮、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阻礙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其次要理智地做出選擇,瞭解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所在,評估所有的可能性——轉換方向、旅遊休息、還是在現在的道路上更進一步。最後,和有經驗的朋友或者專業人士聊一聊也是不錯的選擇。

魯迅在25歲時棄醫從文,俞敏洪在29歲時從北京大學辭職,馬雲在31歲時進軍互聯網行業,也許下一個在人生四分之一階段時走上人生巔峰的,就是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