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際行動孝老愛親,踐行核心價值觀

最近接連看到了幾個特別感人的場景。前幾天的一個上午去樓下探望一位剛動過手術不久的鄰居老大媽,敲門進屋,一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出現在眼前,70多歲的老大媽躺在客廳一側的藤椅上,40多歲的兒子正在全神貫注地為老母親捏腳,一邊捏腳,娘倆一邊親熱地聊著什麼,老母親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同一天黃昏去公園散步,又見著兩幅動人場景。在公園西大門入口處北側的林蔭道上,一位中年男子正牽著步履蹣跚的老太太的手,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挪動著腳步,中年男子不時用手指點著掩映在閃爍霓虹燈下的迷人夜景,俯身向老太太解釋著什麼。沿著逆時針方向繼續向前散步,來到東大門南側的林蔭道,同樣感人的一幕映入眼簾:在皎潔的月光和淡淡的燈光交織輝映下,一位衣著樸實的中年女子正雙手攙扶著白髮蒼蒼、腿腳已不怎麼靈活的老大爺,艱難地行走在健身鍛鍊的人流裡。

這幾幅久違了的感人場景,讓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多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愛,什麼是孝,眼前這幾幕似乎就是最好的註解。母親病倒了,做兒子的常到床榻前為病中的母親捶捶背、揉揉肩、捏捏腳,陪病中的母親聊聊天、嘮嘮嗑、解解乏,想必這就是母親最需要也是兒女們最該做的事。父母親年邁了,行走不便了,但他們何嘗不想多看看美麗世界,多品品人間溫情?飯後陪老父親老母親去公園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吹拂吹拂清涼晚風,欣賞欣賞夢幻夜景,這大概也是不少垂暮老人的內心期盼和兒女們所能給予的對父母的最好回報。

其實,父母尤其是那些已風燭殘年的老父老母,他們對子女的要求並不高,常回家看看,常到床前坐坐,和父母拉一拉家常,問問父母吃什麼,穿什麼,冬天冷嗎,夏天熱嗎,晚上睡得好嗎,身體怎麼樣;為父母添一件新衣,置一床新被,端一杯熱茶;幫父母揉一回肩,捶一回背,洗一回腳;陪父母去一次醫院,逛一次商場,散一次步。如此而已,大概父母們便會心滿意足了。但現實永遠沒有理想這樣美好,現實生活中像上述場景中的孝順子女似乎有,但並不多見。人們看得比較多的倒是,對年邁的父母缺乏應有的孝順,自己住著高樓大廈,父母只能在低矮的屋簷下棲身;自己吃著山珍海味,父母卻在為無米下鍋犯愁;自己遊山玩水瀟瀟灑灑,父母卻在病榻上痛苦呻吟。如此強烈的反差,折射出人心的不古和孝道的不興,也更進一步說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任重道遠。

真羨慕那位有病在身的鄰居老大媽,真羨慕那兩位由子女或親人攙扶著在公園散步的老人,有這樣孝順的子女陪伴左右,老人們的生活一定不會寂寞孤單,老人們的晚年一定會如意幸福!家有父母的人不妨自省一下吧,父母那一點點起碼的要求為什麼實現起來就那麼困難呢?別人能做到的為什麼自己就難以做到呢?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當自己老去時子女也這樣不知孝順自己,我們又該作何感想呢?父母病魔纏身,父母風燭殘年,他們在世的時間可能不會太久。父母越是年老體衰,就越需要子女晚輩的關心照顧,就越能檢驗出一個人的道德良心。我們能不能少留一點遺憾給父母也少留一點遺憾給自己呢?

孝順父母,敬重老人,不是人前的虛情假意,不是牆頭上的標語口號,更不是文件或會議上的錚錚誓言,而是父母內心的真實感受,為人子女的道德良心,街坊鄰居的巍巍口碑!文明,請從孝順父母做起。趁父母還健在,我們的孝心趕緊行動吧,一旦“子欲孝而親不在”,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種遺憾!(陳德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