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最终撕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1770年12月16日,长大后为欧洲政治版图带来颠覆性变化的伟大统帅拿破仑.波拿巴正在科西嘉岛上蹒跚学步;莱茵河畔的小城波恩又诞生了一位长大后为欧洲音乐带来颠覆性变化的伟大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这位“乐圣”出生在音乐世家,祖父曾担任波恩官廷乐团的团长;父亲是男高音歌手,但是酗酒的毛病却给小贝多芬留下了许多不愉快的回忆;母亲是一名女仆。望子成龙的父亲从小对贝多芬要求严格,8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尝试作曲,12岁时成了著名的管风琴师聂费的助手。这位真正意义的启蒙老师对贝多芬进行了系统的培养。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最终撕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1792年,炮兵少尉拿破仑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第二次来到维也纳的贝多芬也开始在音乐界声名鹊起,人们称赞他是“最卓越的演奏家”。启蒙思想将民主、自由、平等的光芒共同照进了这两个年轻人的心中,风起云涌的法国大革命也同样使这两个年轻人激情澎湃,拿破仑在战场上屡建功勋,贝多芬创作出大量气势恢宏的交响曲。

1796年,在土伦战役中立下战功的拿破仑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总司令,等待他的将是一系列辉煌的战功,未来的道路仿佛已经撒满鲜花。但命运却将不幸降临 到贝多芬头上,这一年,贝多芬感到自己耳朵听力出了问题,而且情况不断恶化。

1801年,医生宣判贝多芬的耳疾无法医治,对一位音乐家来说这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

自1798年起,拿破仑的副官贝纳德被任命为法国驻维也纳大使,正是他将这两个从未谋过面的伟大人物联系在了一起。耳疾缠身的贝多芬在忧闷中与贝纳德结识,两个人很快成了亲密的知己。贝多芬经常到贝纳德家中去做客,贝纳德不时将拿破仑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讲述给他,鼓舞贝多芬面对挫折的勇气。因此,当1803年拿破仑的大军占领了大部分的德国和奥地利领土后,出生在莱茵河畔的贝多芬并没有为故乡的沦陷感到多少悲伤,反而带着一丝喜悦的心情期待着拿破仑带来个崭新的世界。在贝纳德的鼓励下,被革命激情所振奋的贝多芬开始创作《第三交响乐》。1804年春,《第三交响乐》完成,贝多芬在手稿的封面写着:献给拿破仑,并在下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他期待着将这部作品亲自送到拿破仑手上。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最终撕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然而,远在巴黎的拿破仑此刻正忙于继续扩展自己的野心。击败第二次反祛同盟之后,法国获得了珍贵的和平时期,拿破仑对内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被彻底确定下来。法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社会出现了繁荣稳定的景象,拿破仑在法兰西民众中的威望也随之而空前提高起来。1802年8月4日,法兰西共和国颁布了《共和十年宪法》,宪法中规定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这个来自科西嘉的“英雄”开始野心勃勃地想象戴上皇冠,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经过精心策划,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兰西共和国为祛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消息传来,失望的贝多芬义愤填膺,他气愤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愤怒之余,他将写有拿破仑名字的乐曲封面撕得粉碎。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最终撕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平静下来之后,贝多芬重新整理了乐曲首页,并将名字改为《英雄交响曲》,下面用意大利文写道:“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