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习篆散言

篆书作为各种书体的源头,形成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要则,正如丰坊《书诀》所云“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米芾也说“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认为篆书最具书法的自然之美,中国书法崇尚的宽展圆厚、正大气象,在篆书中已为我们立下标杆。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学习篆书这种古文字书法,最重要也最难得的就是“古意”。“古”是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代先贤承前启后不断的积累。以我们所处的时代而言,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理智,不是个性而是共性,不是创新而是继承。有了对“古”的敬畏,对传统理法秩序的认同感,我们才能去掉现代人的轻狂和放纵,才能见古人笔墨而起“矜庄”。对于我们从事传统文化艺术尤其篆书创作者来说,对传统的继承才是当今要务。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书法是“书以载道”的艺术,但首先是“由技入道”,其所需要的严格扎实的技术训练和其它任何一门技艺一样,需要夯实坚固的基础。而现在人太实际,太急功近利,太精明,很少有像过去的老先生们那样在背后去下苦功夫、笨功夫,肯扎扎实实地做基本功了。然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所以,习篆之初,切不要“走偏锋”“竞奇拙”,不要尚奇猎怪,追逐个性太强、风格太独特的作品作范本。书要学古,不可循今。习篆路子端正,方法正确,写好便只是时间迟早的事情,正如画家陈子庄先生说的“初学画画,不好不要紧,但要格局高,气势大,一看是大家气象,以后才有发展”。也如为人须走光明正大之道,即使不成豪杰英雄,也是堂堂正正本分人家。而一旦误入俗弊歧途,则为害终身悔之晚矣。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习篆之初,入手不宜以用笔率直简净之甲骨文,不宜以殷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浪漫自由、大朴不雕之金文,不宜以“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偏离大篆传统的美化、装饰之书体,不宜以流美简略之盟书、简帛,不宜以描摹精工为能事而呆板少书写天趣之“玉箸”“铁线”,不宜以侧入尖出、姿媚妖娆而少士大夫气之徐三庚、赵之谦,不宜以颇具创造力也很有破坏性的耸肩错位而成习气之吴昌硕晚年篆书,为取法对象。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入门选帖,应当选择风格雅正、规矩严密丰富,能更多体现篆书共性规律者为范本。篆书共性规律或者说书体特点即是最早孙过庭《书谱》中概括的“篆尚婉而通”。一个“婉”字概括出篆体圆曲的基本笔势,婉而愈劲,曲线而能筋强骨健,即如“折钗股”,于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和遒练,圆浑中仍不失润丽和柔媚,所寓之意尽在“圆实凝重”四字之中。通,即气息贯通,骨气洞达,在运笔上是流畅,在美感上是气贯,生动准确地体现出“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通而愈节,流畅而紧,风神毕现”。依此按图索骥,即可以《秦泰山刻石》为入手范本,或因其风蚀残泐,也可以《王福厂书说文部首》和邓石如篆书作导引。而在初期的临摹学习过程中,万万不敢少虔恭敬畏之心,而掺以己意妄言“意临”“神似”之类。临摹学习就是见贤思齐,使自己摆脱固有习惯,“去其本色”,在符合法度的方法上立定脚跟。所以,“若初学时,则必欲求其绝相似而几可乱真者为贵,盖古人见法处及极用意而若不经意处,都于临摹时可一一得之于腕下”(沈宗骞语)。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由此打好平正安稳的根基后,再临习其余几种秦刻石及汉代“二袁碑”、《开母》《少室》等小篆名迹,以至《石鼓文》《墙盘》《颂簋》《毛公鼎》等。其中一定要选准一家后,将其吃透,真正的本事掌握多在于精熟于一家或一种碑帖经典。所谓“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语)。当然,也须“返约于博”“取精于宏”,目光不能狭窄,要关注几千年的篆书流变,要清楚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又走到了什么地方,大视野,才能有大思路大借鉴,才能举一而通三,才能对篆书的历史、现状、前途和命运作出科学准确的观察、思考,才能于篆书发展的古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博瞻厚积拓展广度,以约取薄发挖掘深度,厚积薄发,取精用宏。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篆书书家必须要有古文字知识。从历史上看,很多篆书家都是古文字学家,即使称不上古文字学家,也对古文字有着相当程度的研究。现代的篆书家更多的是在享用古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但这丝毫不能作为我们一些篆书书家不谙“六书”,不懂文字源流和演变的缺陷的托词。古文字学家不一定要成为篆书书家,但能成为古文字学家却应作为我们篆书书家的理想追求。“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因为篆书较其它书体而言,除了其艺术性外,其学术性、文化内涵及“学问”特征更为凸显。而且只有弄清古文字的字形构造与美感原理,才能在篆书创作时,胸有成竹,进退有据,挥发自由。前人言“至得手之后,尤须养气,探本溯源,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有自然而然之妙矣”,“功可以渐而成,气可以养而盛”。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若致力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学习、创作和研究,需读《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和“中国断代史系列”之《殷商史》《西周史》以至《春秋史》《战国史》之类为底气涵养,更要置《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古文字诂林》巨帙于案头,朝夕谛观,不离左右,心手双臻,浸淫其中。如是穷年累月,穷理尽性,方有所得。所谓“任何一种工作,必须要锲而不舍地从事多年,才能有所成就。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沈从文语)。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篆书作品

刘颜涛:习篆散言

刘颜涛,1965年出生,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览评委。

作品参加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六十六人展(巴黎、柏林、悉尼)、首届“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五十家书法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五十六人)书法提名展等权威性展览。出版有《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 刘颜涛》等十余种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