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北部的两处古临清、古清渊遗迹

馆陶县青阳城村 汉清渊古城遗址

馆陶县北部的两处古临清、古清渊遗迹

汉清渊古城遗址


2008年3月30日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古遗址面积约40000平方米,位于路桥乡清阳城村北一近曲尺形的土坑处,西、南、东、西北被民居包围。厚达十多米,层层堆积、叠压着的土层,清晰鲜明,厚薄不一,像一大本翻开的历史巨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红沙层、粘土层、大块的“狗头胶”泥层、细碎的混合层,残砖瓦砾隐于其间,形象地告诉我们这一带历史的变迁。《汉书•地理志》《后汉书•地理志》中均记载清渊县是古代一个置县较早且存在时间较长的县份,两汉时期清渊县城均为清渊城,即今天的清阳城村。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谭其瀼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冀州刺史部、东汉冀州刺史部地图中,所标示的清渊县城位置就是现在的清阳城村。这次文物普查发现的砖块、瓦当等,以实物证实了史书记载。


馆陶县北部的两处古临清、古清渊遗迹

汉清渊古城遗址


果子园村唐朝墓群


2008年5月17日果子园村(与临西搭界村庄)砖厂取土时发现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墓志铭碑、邢窑出品唐三彩蹲狮像、石镇、陶罐等物。


馆陶县北部的两处古临清、古清渊遗迹

馆陶县博物馆里的唐三彩



墓志铭碑文全文如下

天宝四年,岁次乙酉六月,□丁丧。朔四月庚寅,清河郡临清县西南肆拾里营丘墟,墓田十亩,曾祖祖父母葬焉。斯存郭元让兄弟五人,葬父母,造墓志石铭一所。

夫粤若太极之元,混沌之始,有沉而奥,有浮而清,□虬川是分,庶类咸育。既天一地二,遂帝五而王三。穆陵无□,总四履而开封,述易□□刚。诗历千年而作镜。于是乎太原诸姓,天骨昂宇,胤绪荣门,招贤尚郡,本枝百代,亦合一同祖尔。皇□朝芳名尚在,乃以玄孙胄子胤族烝嘉孝,当竭力居心于家,治理□以隽铭。

纪录知故知新,锢万代之鸿名,咸千年之玉字,于是两河之间,二漳之曲,丛台芳猷之气,密尔尚多,爰斯吉址之地,卜杓□以星缠,轨则监陵之田,演金波于迥照。宁传不朽聿,采他山之石,思旌斯磨之饰,将刊功于太丘,访奇文于蔡氏,顾惟弱桓早沐□深思,辄申白地之词,广绍黄金之字,顾表通鉴,敢述铭云纂。

斯文粲兮,可以观风夜帷兮,侍画堂黯然灯兮,照华室精诚聿兮,从以彰扈图卦兮,吉以迁黄琮卜兮。此顺前丘陇残兮,营百代嘉称兮镇万年。

无需详细译文释意,其中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即:一是当时果子园村属清河郡临清县。时临清县治所在今临西县仓上村。其方位、里程与现在非常一致。二是查史籍,唐清河郡为天宝三年(744)甲申改州为郡,但不久到至德二年(757)复改郡为州,共13年。而且当时国家较稳定。过几年,安史叛乱(775——762)后,唐廷无力节制河北。魏博镇(治大名)看中清渊附近农业繁荣,漕运发达的情况,改张桥店镇为永济县(772)。因此,墓志铭有“两河之间,二漳之曲”句,说明淇、漳及卫水在这一带的河道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